我的姐姐,我的戰爭(01)(1 / 2)

作者:同人誌

字數:4361

我的姐姐,我的戰爭(一)

本文根據大陸近期上映電影《我的戰爭》改編,文章內容可能會使部分讀者

難以接受,請謹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

深秋的天空仿佛是被戰場的硝煙染過一遍,灰蒙蒙的,地平線的盡頭,長白

山的崇山峻嶺顯得格外蒼涼。一列軍用列車在朝鮮北部的原野上向南飛馳,車頭

的蒸汽機有力地噴吐著滾滾黑煙。

這列火車幾個小時之前剛剛經過鴨綠江大橋駛入朝鮮境內,車上滿滿地裝載

著志願軍某師的援朝官兵。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列車的最後一節是專門留給文工隊的車廂,文工隊員們沒有像其他戰士們一

樣養精蓄銳,而是抓緊利用路上的時間排練軍歌。

文工隊共有三十來人,從隊長到隊員,只有一個樂隊指揮是男兵,其余清一

色都是女兵。這些從全國各地積極響應號召從軍報國的姑娘們,或是能歌善舞,

或是會吹拉彈唱,她們被編入師政治部下屬的文工隊,用歌聲、舞蹈和各種曲藝

節目慰問各連的戰友們。黨領導的軍隊向來紀律嚴明作風儉朴,在嚴肅緊張而

艱苦的部隊環境中,文工隊早已成為一抹靚麗的風景,一股甘甜的清泉。要是去

問任何一個基層的戰士,在不打仗的時候最愛干的事情是什幺,回答除了讀家里

來的信,便絕對是看文工隊表演節目。

這群年輕的姑娘

○最?新╗網2址╮百↓度╘苐◤壹↑◥主╙綜x合╕社□區∷

們大多都是頭一次奔赴真正的戰場,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她

們懷著滿腔愛國熱情,排練得斗志昂揚。

而樂隊指揮劉詩文——這個文工隊里唯一的男兵,此時心里卻不大痛快。

和大多數農民出身的軍人不一樣,劉詩文的父親是上海的大資本家。作為家

中幼子,劉詩文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抗戰勝利後順利考入南京中央大學。而這

樣一個富家公子,卻心向紅色革命,支持工農運動,在翻天覆地的革命浪潮中成

為左派青年。當新政權發出「抗美援朝」動員號召時,二十二歲的劉詩文再也按

捺不住一腔熱血,堅決要求參軍。劉父雖然對主義之爭無甚興趣,對新政府的一

系列政策也主動配合,但要讓幼子投身戰場卻是萬萬不能。最終,劉詩文還是不

顧家里的重重阻撓,甘冒與父親決裂的風險,義無反顧地成為一名志願軍戰士。

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知識分子,劉詩文有著眉清目秀的相貌和禮貌

謙和的舉止,這樣一個「富二代」,無論是在幾年前還是幾十年後的社會中,都

是讓女人傾心男人嫉恨的「高富帥」「男神」。然而在那個革命的年代,尤其是

在以勞苦大眾為主的軍隊里,劉詩文反倒常被工農子弟們歧視了。就在幾個小時

之前,部隊開拔的火車站上,劉詩文還被一個一身痞氣的連長譏諷為「整天混在

娘們堆里的小白臉」,甚至公然嘲笑他手榴彈都拎不起來,一看就沒有種,應該

騸了。雖然文工隊長當時就把那個找茬的連長懟了回去,外表一向謙和的劉詩文

也沒有發作,但心里頭著實忿忿不平。

「說我沒有種?哼,我的種,我的種早就下到文珺身子里去了!」身為男人

的雄性特征被侮辱,劉詩文禁不住也在心里頭給自己找補著雄性戰爭的制勝點。

「你倒是有種,你有這幺年輕漂亮的女人肯給你下種幺?戰場上再逞能,下來了

還不是只能干對著牆播種去。」

一想到女友王文珺,劉詩文不由感到一陣欣慰。向正在吹奏口琴的王文珺看

去。

王文珺是劉詩文的大學學妹,比劉詩文小兩歲,也是上海人。一個是美麗聰

慧的窈窕佳人,一個是俊秀文雅的翩翩君子,兩人在大學里已成為一對金童玉女。

王文珺的性子卻不像外表那樣柔弱,反倒是在當時風起雲涌的學生運動中表現的

非常積極,劉詩文傾心於紅色革命,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王文珺的影響。在兩人

下定決心一起參軍報國的那天晚上,王文珺把處子之身交給了劉詩文。看著王文

珺私處的點點落紅,劉詩文把女友緊緊擁入懷里,發誓將來無論在哪里都要用生

?尋ζ回╔地∵址∶搜↑苐§壹3□主◆綜ㄨ合★社╓區●

命來保護這個讓自己魂牽夢縈的女

↓尋◢回○網

ㄨ最╜新↑網?址∷搜?苐▼壹╘?主¨綜∶合╚社?區∴

╘址μ百ζ度?苐╗壹↑◆主2綜╘合?社ξ區|

孩。

加入志願軍後,組織上考慮到兩人都是知識分子,在文化藝術方面具有專長,

將他們分到了某師政治部下屬的文工隊,劉詩文成了樂隊指揮,而王文珺成為了

一名樂手。

王文珺知道男友這時候心情不佳,一邊吹奏著口琴,一邊用她那雙清澈的眼

睛笑盈盈地安慰著劉詩文。

劉詩文看到了王文珺的眼神,也報以微笑回應,視線卻從女友那楚楚動人的

面容移向了她粗布軍裝的前襟,心里不禁想著:「哼哼,會扔手榴彈又有什幺用。

你們抓過手榴彈,我可是抓過文珺那對挺拔柔軟的胸脯。」

忽然,車廂後部響起了幾聲不尋常的動靜。

「什幺聲音?」所有人都中斷了演奏,疑惑地向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劉詩文放下指揮棒,幾步走到車廂尾部,打開了車廂正後方的鐵門。門外,

車廂銜接處的平台上,赫然癱倒著一個志願軍士兵,他的右腿上全是血,臉上表

情痛苦,顯然是受了重傷。

「快!快把他扶進來!」趕到門口的文工隊隊長孟三夏見狀連忙下令。

「是!」劉詩文和王文珺兩人一左一右,小心地把傷兵攙起,扶進了車廂,

讓他坐在車窗旁邊放置樂器的台子上。傷兵年紀不大,看起來只有十七八歲,個

頭卻挺高,臉龐棱角分明,皮膚黝黑,一看便是農民子弟兵。

孟隊長掃視了一眼傷兵,見他的傷勢全在右側大腿,轉頭吩咐道:「小高,

把醫葯箱拿過來;小宋,弄點水來。」

文工隊不僅以文藝演出慰問戰友,還都接受過專業的醫療救護訓練,戰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