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歷史那些事(2 / 2)

雜家宗師 胖一點 1122 字 2023-03-07

凡如此類說法是林林總總,「歷史那些事」引經據典,將其一一列舉,雖然最後並未蓋章定論,只是言為猜測,但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雜志》支持「燭光斧影」之說的。

陳秀才看得很認真,在此之前,他是相信司馬光的皇室陰謀論的,即宋太宗繼位是正常的皇室權力之爭,但並未謀害趙匡胤。

但今日他看了這篇文章後,陳秀才猶疑了,《雜志》所說,證據充分,有理有據,比司馬光簡單的春秋筆法要詳實的多,再結合司馬光當時為北宋臣子,立場未必正,所以兩相比較,陳秀才比較傾向《雜志》這邊。

………

「歷史那些事」是劉勉主持的板塊,也由他主筆,不過有時也會征求外稿,當初開刊時,劉勉曾問馬晉訣竅,馬晉就告訴他八個字:「內容詳實,吸人注目」。

至於劉勉所關注的是否符合史實記載,在馬晉看來根本不當回事,史書這東西,你只能當做參考,你要是盡信於它,那就是傻子。

馬晉自己就是玩筆桿子的,自然也知道那幫文人的尿性,中立客觀的不是沒有,但是少,大多數都是隱含私貨,本方人物歌功頌德,敵方的肆意抹黑,這都是基本操作。

後世華夏二十四史……嗯,沒說錯,前面幾朝還好,其中有不詳之處還有待商榷,但基本上還是屁股正的,但明清二史,這就有些操蛋了。

明史多是那些投降滿清的文人寫的,基本上明眼一看就得開噴,清史就更不用看,滿篇都是聖君明德,能搞出文字獄的朝代,能有什么史論所言。

所以很多人只認明史以前包括明史的《二十四史》,對算上清史的《二十五史》嗤之以鼻。

當然有說清史不列《二十四史》是歷史原因,但歷史愛好者對清史的不屑的公認的。

…………

話又說回來,歷史長河,浩瀚如海,其中很多事件的真假已經隨著時間消失,史書記載也很多不盡其然。

後人只能略做猜想,各抒己見,要想一錘定音是不現實的。

而馬晉所弄出來的這個的「歷史那些事」也是這個意思,只做猜測分析,並不蓋棺定論,僅供時人以作談資,順便普及普及歷史。

深入挖掘歷史真相,那是史學家的的活,馬晉沒這個閑工夫,也不利於《雜志》銷量。

如今「歷史那些事」這個半娛樂半普及的畫風,既有干貨,又能給予讀者遐想討論空間,馬晉表示很滿意。

………

陳秀才現在就對這篇關於「燭光斧影」的分析很感興趣,來回讀了兩遍不說,又讓兒子把他珍藏的《資治通鑒》宋紀一二卷取來,認真比對。

這套《資治通鑒》可是陳秀才的珍藏,不過並不全,只有陳、隋、宋、漢四記,但就這也不少了,共九十四卷,擺了滿滿一列,要不是陳秀才酷愛史書,以他的經濟條件也不會購買這么多的書籍。

而等他比對清楚後,陳秀才對《雜志》的說法更認可了,不過他也有一定異議,想和其作者討論一下,只是這事只能想想了。

陳秀才唏噓一會,讓兒子把宋記兩卷放回原處,郁郁的又翻開一頁,正好看到「歷史那些事」的征稿文書,還標有稿酬酬謝,心中甚喜。

「兒子,把那兩卷宋紀再給為父拿來。」

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