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葉向佛的反擊(1 / 2)

我真不是大魔王 妖夜 1554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我真不是大魔王最新章節!

在東神州,無論是南楚還是其他王朝,亦或者是各大諸侯國,其實朝野內部的分割都很相似,至高無上的皇權之下,分為文武兩派。

像南楚這般,在東齊侵入,葉向佛出山之前,基本上是南楚三大巨頭執掌大權。朱圭為左丞相,文官之首,整個內閣都在他的一掌之下。定南公公羊裘、鎮南公司馬躍是武這一派的,作為南楚兩大軍神,分別固守南楚的南北兩側,即便是六部也已經被他們瓜分的徹徹底底。現在,羋虎弒君,南楚內亂,朝野顛沛流離,早在十數天前就引發了一場大震盪。

三皇子慘死!

一向站在三皇子這邊的司馬躍也死了,整個司馬府都被羋虎以雷霆手段在一夜之間推平了!

公羊裘還算幸運,第一時間沒死,因為就在羋熊殯天的時候,他還在回京的路上呢。之前東齊南楚大戰,騰國滅國,大戰平息後,他承君命隨梁宇峰前往騰國收復失地,才剛剛結束,就在路上聽到了羋熊殯天的消息,而後果斷直接掉頭去找葉向佛,最後卻在路上落得了個音信全無的下場……

這一直是個謎團,但是現在,當聽到李雲逸這番分析,哪里還猜不到他的下場?

公羊裘肯定死了,甚至極有可能也是葉向佛下的手!

不過他死不死都不關鍵了,就在羋熊死的那天晚上,公羊府和司馬府一個下場,他即便活到現在,也是孤家寡人一個。

羋虎強勢「登基」,作為他的死忠,朱圭自然是意氣風發,囂張的很,在整個楚京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六部都被他換上了自己的人,只可惜,他在自己人生的巔峰也只待了不到一個月。

南陽城破,羋虎被捆,至於朱圭,他是半點價值都沒有,早就被楚賢王宰了。於是乎現在,曾經的南楚三大巨頭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全部慘死,不由人唏噓感嘆。

這就是皇權之爭!

哪怕你有天大的本領,一旦站隊錯誤,到最後就是一個死,甚至連一塊墓碑都不會有!

葉向佛大軍臨近城下,就在捆縛羋虎之後,楚賢王終於露出了他對整個朝野的掌控,尤其是當宣讀右丞相衛釗掌控內閣後,整個朝野都震動了。

衛釗!

他不是已經退隱多年了么?

從時間上來說,衛釗和葉向佛是一個時代的人,當年葉向佛掌控三軍之時,南楚內閣的唯一話事人就是衛釗!在那個時候,朱圭在他面前就是個弟弟!後來葉向佛歸隱,衛釗也出乎意料地向羋熊申請了隱退,一度讓人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關系。後來羋熊答應了衛釗的申請,可也保留了他的職位,朱圭才能以左丞相一職崛起。

現在,他回來了?

「他是楚賢王的人?」

衛釗再掌內閣,在朝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尤其是在今夜,當五皇子羋安身死城下的第一時間,楚賢王雖然沒有回來,但衛釗露面了。

「內薦儲君。」

楚賢王等待的機會終於到了,並且他把這件事全權交給了衛釗來做,可見對他的信任。但即使衛釗在十數天前就開始准備了,楚賢王更借助自己的威勢做了諸多鋪墊,衛釗仍然有些忐忑。

直到。

「呼!」

一間密室,頭發花白的衛釗已經在這里呆了整整一夜了,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不敢讓仆人收拾,進來收拾的都是他最信任的一個死侍。

燭火飄搖。

衛釗正望著身前桌面上滿滿當當的貼子發呆,它們都被打開了,無論格式如何,上面必然都有一句話——

「臣內薦,列七皇子羋英為儲……」

這些都是內薦書!

它們被衛釗整齊的放在身前長桌的一端,高度甚至超過了三尺!

「差不多來齊了。」

忙碌大半夜,衛釗終於感到了一絲輕松。這是他重回朝堂楚賢王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並且很可能事關南楚未來數十年的皇位所屬,讓他如何不緊張?

這是一個秘密任務。

李雲逸分析的沒錯,楚賢王知道,即便五皇子死了,他對南楚朝野的控制根本不是葉向佛所能比擬的,但若真的按照南楚條律內薦下一任儲君,他真的不一定能贏。

有資格行使內薦權利的可不只在朝堂,葉向佛麾下三品以上的軍侯一樣有這個資格,包括李雲逸在內的各大諸侯國,他們的態度也很關鍵!所以,楚賢王選擇了暗自行動,因為按照南楚條律,一旦內薦開始,時間限制只有兩天,兩天之後再舉薦就不算數了。畢竟,王朝不可一日無主,內薦是不可能拖太久的。

利用條例,在一定規則下通過運作來取得最大的好處,這就是政治!同樣,這也是楚賢王甘願冒險在城外拖住葉向佛的原因。

「還有二十五人,應該問題不大。」

衛釗透過窗欞望向外面的明月,心情放松。在之前他和楚賢王的估算中,南楚文武兩派有資格參加內薦的人數差不多,都是一百五十人左右,但武派大多都在葉向佛麾下,正在城外。

「只要他們入不了城,應該穩了!」

衛釗心里就像是一塊大石頭落地了。此時擺在他面前的內薦都是指向七皇子羋英的,亦是楚賢王的安排,足足一百一十多份,在他看來,文派剩下沒來的,要不是在搖擺,要么是要棄權。但無論如何,只要葉向佛等人無法入城,衛釗心里都不怕。

人都進不來,談何提交內薦名額?

哪怕在最終決定前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選擇,但是,二十五人而已……

「無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