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好色男女 李媛媛 901 字 2020-06-28

性福,從接納與尊重開始

計劃寫關於性福的話題起碼有三四年了,一直沒有動筆,其實是出於謹慎,如果自己對性的問題沒有通透認識,我不敢寫出來出版給大家看,於是過去幾年寫了一些關於愛情、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方面的書。然而,總回避也不是辦法,很多讀者發來郵件,詢問從愛情或婚姻角度出發的性福問題,我知道很多讀者都是匿名的,關於性,大多數人依然覺得難以啟齒,比如我們能和好友分享婚姻趣事和愛情心得,卻很難說說自己的性經歷以及性困惑,可是這個問題卻真實地和每個人相關著,不是所有人都能自學成才,有些人長期糾結於某一個性問題,嚴重影響了心情甚至威脅了生活質量,所以我決定今年把這個話題系統地寫一寫,雖然是一家之言,仍希望能給讀者些啟示,寫得未必盡善盡美,也歡迎讀者賜教指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我非常尊敬的一個學者和網友公開論戰,起因是學者個人不理解同性戀,認為這是病態的,需要矯正的,於是招致很多同性戀網友和其他持不同意見的人激烈反對,雙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場捍衛自己的觀點,我個人對同性戀問題的認識也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最初在沒有學習心理學之前和該學者的看法差不多,不能理解男男之間或女女之間的欲望,覺得他們很可怕,不「正常」,可能是有病;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才了解到,很多時候性取向是有先天因素的,脫離常態的性方式未必就是「病」,也可能是一些人的主動選擇,且不傷害第三方的自由和利益。如果本人有調整性取向的願望,心理學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至於能否確實奏效,卻因人而異,結果是不一定的;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又從社會學的角度參看了很多著述,頗有心得。最大的收獲就是人與人之間需要起碼的尊重和理解,就算對方的選擇是你不認同的,但只要他的選擇沒有傷害無辜者,他的選擇是出於真實意願,我們就沒理由歧視或強行矯正人家。好比我是北京人,很少吃辣,但我不能因為自己的選擇就干涉別人吃水煮魚或辣子雞,頂多我會表達自己的個人看法,覺得「吃辣多了容易上火」,可是別人有一笑置之的權利,有繼續酣暢淋漓大快朵頤的權利,也有反唇相譏「你懂什么」的權利。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我愛吃什么吃什么,人家愛吃辣的照舊吃辣。也許有人覺得吃辣的選擇和同性戀的選擇不在一個「重量」級別,其實這個「級別」的感覺也是個人化的,你覺得很嚴重的事情,換個人未必覺得嚴重,或者在另一種文化里有完全相反的解讀也說不定。

之所以開篇先舉了一個這么「另類」的話題,只想表達一個立場,在「性」這個非常私人化的領域,我們可以少一點「先入為主」的價值判斷或道德判斷,多一點對他人權利的理解和尊重。我們在全書要探討的主要內容仍然是比較主流的男女性福問題,但假如你能對同性戀都抱以寬容態度的話,那么對接下來我們要解決的很多兩性障礙都會大有裨益。要知道很多心理問題都是來自價值觀偏執,包括性問題。

今年看到一則令人遺憾的新聞,一個15歲的女孩偶然偷看了父親帶回家的成人影碟,此後七年如同噩夢糾結,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腦海中揮之不去那些「骯臟」鏡頭。父親非常後悔自己的不小心,網友也紛紛譴責父親「不檢點」,其實大家都是出於善意同情那個內心痛苦的姑娘。我看到這則新聞後首先懷疑的是,這個姑娘長期以來的痛苦根源是她自己的道德觀——性是流氓的——我看了性影碟我也「被」流氓了——但我不願意當「流氓」——可是我畢竟已經看了——我無法變回一張白紙——要是我沒看過該多好——都怪我爸爸把光碟帶回來——我為什么要偷看——我真是罪無可恕。這個姑娘的身體是健康的,15歲的姑娘開始對性好奇也是正常的,性知識的匱乏和性觀念的道德潔癖雙重絞殺了她。但這不是不可逆的,是有可能通過心理治療解決的。如果不正確面對,毫無疑問,這個少女時代的「事故」會影響她未來的生活,要不要結婚?結婚後要不要性生活?依然覺得性是骯臟丑惡的,那么談何性福?沒有性福的幸福能完整嗎?會不會影響到婚姻質量?她的丈夫能理解並幫助她嗎?

開篇的題目我寫成了「性福,從接納與尊重開始」,這個接納可能是對別人的,也可能是對自己,這個尊重首先是尊重自己的真實意願,其次是尊重他人的選擇。放下偏見,祛除了一半心魔,學會尊重,則有了自信滿滿地追求性福的心理基礎。然後,讓我們一起抽絲剝繭,從海量的性問題中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路徑吧。真的,性福是幸福的一部分,我們都該有勇氣追求自己渴望的,因為那本來就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