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萬事俱備(2 / 2)

進入永吉陵?

對,只要能進去,就能拿到葯引子,雲哥的病便能好轉。

按照族里的規矩,有人意圖盜墓,身為守墓人的他們,也理所當然應該去查明情況。

只是一點,不到陵墓可以開啟的時機,永吉陵的秘密不能讓兩族之外的任何人知道,當今皇室也不能,這是當年太宗所下的令。

費月妮覺得,她的腦子從沒有像今天這般,轉動得這么快過。

楊小姐完全可以不是外人。

她是阿悟的主人。

阿悟是袁家嫡系出身,楊小姐還有她的侍從家將們當然就不是外人。

費月妮心里砰砰亂跳,只聽咯吱一聲,楊玉英推門而出,大跨步地向外走,看到費月妮一皺眉,招了招手。

「走。」

楊玉英大跨步向前走,費月妮緊隨其後。

「我留兩個葯方給你,你找別的大夫看一看,先用著,我有些事要忙,忙完了應該趕得及回來去取葯引。」

不等費月妮說話,夏志明從後面追出來,神色凝重,眉頭緊蹙:「玉英,你先別急!」

「都像你一樣溫吞,事情全不要做了。」

楊玉英冷道,「一旦出問題,我一力承當,回頭陛下面前,我自有話分說,連累不到你身上。」

夏志明按了按眉心:「好了,別耍孩子脾氣。你現在什么都不理,非要自己進……里面的機關怎么辦?拿皇城司弟兄們的命去填?」

楊玉英猛地回頭:「你是傻了嗎?皇城司的人怎么能用?平日里他們對我們言聽計從,可那是鄒掌事不過問,掌事一問,必然露陷。這事得悄悄地解決,畢竟,主要責任在你我身上。是,你不怕,誰都知道柳國公世子夏志明是陛下寵臣,陛下疼你勝過皇子,可陛下再疼你,也不過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替你擔,這樣的責任,是隨便就能擔的?」

她面上隱隱露出一絲焦慮和悲憫。

「咱們皇城司培養一批人手很容易?你的親信養了多少年才養得如臂使指?隨便因為幾個無法無天的妄想狂就折進去?你不心疼,我還心疼。」

夏志明一時無言。

費月妮想——這位小姐真是個好心人,這么關心手下人的生死。

她腦子一熱,輕聲呼喊:「小姐。」

阿悟嚇了一跳,本能地去扯費月妮的袖子,費月妮深吸了口氣,一直七上八下的心,反而定了:「小姐,您若想進永吉陵,我或許能幫得上忙。」

楊玉英:「什么?」

費月妮目光閃爍,眼睛里有瑩瑩亮光:「小女有些話想同小姐說!」

山風瑟瑟,費月妮的目光灼灼,阿悟張了張嘴,終究沒開口阻止。

楊玉英吐出口氣:「很重要?非得現在說?」

費月妮點了點頭。

「那好,跟我走。」楊玉英似有點無奈,卻還是帶著費月妮上了馬車。

「我這輛馬車是我一好友替我做的,我這人好逸惡勞,夏日怕熱,冬日怕冷,出門怕顛簸,也就是寥寥幾個朋友願意包容照顧。」

費月妮還未說話,楊玉英到不急了,略帶著些感慨把折疊桌放下來,又從暗格里取出酒水和小食。

「老板娘,我這回要做一件大事,鬧不好會丟掉性命,哪怕一切順利,也並不是高枕無憂,可是沒法子,為了我的朋友,有些事我必須做。」

楊玉英嘆氣,「雖然我那個朋友挺麻煩,有時候也煩他,可到了事上,總歸還是要有人為他兩肋插刀……這其實是我的私事,也是我的私心,連累了你們,在此先說一聲對不住了。」

費月妮只當楊玉英是說,他們恐難顧及雲哥的病,心中著實更為感動,一時間眼眶隱隱發熱。

這世間如這般好人又有幾個。

「楊小姐,民婦費月妮,太平山費家的女兒,我們費家,還有同在太平山的袁家,現如今差不多就是普通山民,不過,祖上到是不一般。」

費月妮話音一頓,下定決心,輕聲道,「我費、袁兩家族人,世代駐守太平山,為太宗陛下守衛永吉陵!」

「兩家族人,每九年都要進陵墓一次,雖然並不深入,只是檢查外圍的各類機關消息,但我們有自己的路,不會驚動皇陵護軍。」

楊玉英眉毛高高揚起,半晌忽然一撩車窗:「……小夏,我要調一批太宗時候的密檔,越快越好,馬上就要。」

不過小半個時辰,大批的,還帶著些許塵灰的陳舊箱子就堆積成山,老舊的案卷案宗堆得到處都是。

楊玉英趴在桌案前忙活了半日。

費月妮和阿悟看得目不暇接,時不時驚呼,這些案宗里記載的好些東西,她們也很多都不知道。

不知道的還是大多數。

費月妮忍不住用充滿敬畏的眼神去看楊家小姐——這位一定是手握重權的大人物!

像這樣的絕密,人家簡簡單單,輕輕松松,一句話就能調閱,怎么可能不是大人物?

她心中一下子就輕松下來。

跟隨這般權貴人物進永吉陵,那怎么能算違規?分明是他們費家盡職盡責,幫助上官,在履行自己的職責。

楊玉英看了許久,茫然無措,抬頭盯著費月妮,很是不可思議地道:「太宗陛下他老人家……竟然,竟然給自己的陵墓開個後門,他想什么呢?」

費月妮趕緊低頭,捂住亂撞的心,雖然話是這個話沒錯,太宗陛下的行為挺……但能把這些話光明正大地說出口,這位小姐也不是一般人。

「咳。」

阿悟小聲道,「要做,憑我們怕是不行,得找你九哥,我三哥幫幫忙。」

費月妮神色頓時肅然。

「放心,我有法子。」

她低下頭,輕聲道,「小姐,這事,我也是有私心的。」

為了雲哥的葯引子,九哥和三哥絕不會袖手旁觀,此事不成也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