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四章 佳徒(2 / 2)

摘仙令 潭子 2334 字 2020-08-17

栗苒即緊張,又期待。

她雖是金木二靈根,可是,根值好像都不是很高。

族長爺爺曾經說過,若是有機緣,她可能會築基。

栗苒早不是小孩子了,十歲以前,她還能覺得,這是族長爺爺對她的鼓勵,可是如今,她知道,那是族長爺爺在告訴爹娘,她就是一個廢才。

家族資源有限,不缺煉氣修士,她長成這個樣子,又不能聯姻……

栗苒在心里悄悄嘆了一口氣。

「那邊是坊市!」

陸靈蹊聽了一段她心跳的擂鼓聲,原本還想安慰安慰,別那么緊張的,卻沒想,她還沒說出來,小姑娘就自己調整了心態,「想賣什么買什么,以後就到那邊去。我現在帶你進外事堂,檢查一下具體的靈根值!」

正所謂差之毫厘,繆之千里。

靈根好,沒有選對對的功法,修煉的時候,也會事倍功半。

靈根不好,選對了功法,若是心性也堅韌,那么在修煉一途上,往往也會事半功倍!

陸靈蹊很喜歡這小姑娘的心性,「栗家的功法,如果適合就接著修,如果不適合,你就要從頭開始來。」

「嗯!我聽前輩的。」

她是什么牌面的人物?

能得這位前輩青眼,實是三生有幸!

栗苒在陸靈蹊面前乖乖巧巧,「以後一定努力修煉!」

再怎么樣,她也要努力築個基,要不然,太丟這位前輩的臉了。

栗苒很怕丟她的臉。

雖然從小到大,她沒給任何人掙到過臉,可是,這些天相處下來,她很想給這位前輩掙點臉。

如果白天修煉,還是跟不上大家的進度,那……那晚上就少睡點吧!

「我相信你!」

陸靈蹊帶著栗苒直入外事堂。

「咦?劉師兄,原來你又轉到這里來了?」

劉成沒想到是她回來了,當下眉眼帶笑,「呵呵,運氣!」不用出去到處跑,可不就是運氣嘛。

他瞅了眼陸靈蹊帶回的陰陽臉小姑娘,「這孩子是……」

「路上遇到的小朋友,帶她來測個靈根,准備收做記名弟子的。」

當她記名弟子,也才能更好的管金風谷,「師兄,我不在家,以後就麻煩你多照顧照顧她。來,栗苒,拜見你劉師伯,他是雲盪峰弟子,金風谷和雲盪峰關系一向不錯,你以後不論什么事,都可以找他。」

「拜……拜見劉師伯!」

栗苒腿下一軟,當場跪倒。

她沒想到,連靈根都還沒測呢,就……就成了前輩的記名弟子。

一時之間,又激動又忐忑。

好怕一會靈根太差,讓師父後悔,讓師父沒臉。

「哈哈哈!不用行這么大的禮。」

劉成連忙把小姑娘扶起來,隨手就摸了兩塊上品靈石,「來,這是師伯給你的見面禮。」

「師兄,你這也太摳了。」

陸靈蹊當場就埋怨了,「我知道你現在有錢,再加兩塊。」

柳酒兒可是幫雲盪峰又置了好幾份產業呢。

「師父當初給你就兩塊。」劉成戲謔,「你的意思是,讓我越過我師父?」

「……」

陸靈蹊牙疼,雲盪峰一脈相傳的摳門,她要怎么破啊?

「摳門就摳門,還把知袖師叔抬出來,」她鄙視他,「算了,趕快把測靈盤拿出來吧!」

「稍等!」

這是正事!

劉成收斂笑容,不跟她抬扛,朝殿內某處連打手印,很快就飛出一個好像水晶柱的東西來,「來,把手放上去。」

這是最好的驗靈柱,連未覺醒,隱藏的靈脈都能測出來。

一般弟子,根本碰不到。

「是!」

栗苒努力不讓自己的手顫。

當初在栗家測靈根的時候,她就是摸了一塊圓圓的石頭,那石頭上的顏色,只點亮了一半。

現在……

果然大宗門,連驗靈根的東西,都漂亮些。

不過也太漂亮了。

栗苒很害怕,她點不亮一半。

可惜,這東西不是她怕,就不來的。

水晶柱上白光一閃,在其中的一個小條上緩緩地升到一半多一點。

此時,栗苒才發現,這水晶柱自上而下,被分成了好多條好多格。

金靈根顯出來未久,青色靈光,也在另一邊亮了起來。

劉成沒想到師妹這次帶回的孩子,靈根資質差成這樣。

雖然只是記名弟子,可這也太差了。

他瞟了一眼陸靈蹊,發現她沒有一點失望之色,溫聲對慘白了半張小臉的栗苒道:「金靈根六十一,木靈根五十……」

劉成才要把五十九報出來,水晶柱上突然青芒一閃,比之前更為濃郁的青色,覆蓋住原來的顏色,並且還在往上。

而栗苒面露痛苦,額上大滴大滴的汗水滾下。

這?

覺醒暗脈?

還是正覺醒?

劉成和陸靈蹊對視一眼,一齊摸了數塊青色的上品靈石,現場給她布了個聚靈陣。

水晶柱上的青色在微有停滯之後,終於又升了數格,停在了九十三處。

「恭喜師妹,覓得佳徒!」

「同喜同喜!」

陸靈蹊沒想到,還有這意外之喜,迅速摸出一瓶洗神靈水,朝栗苒溫聲道:「喝口水,緩緩神!」

她不知道,她怎么會在這個時候覺醒暗脈。

傳說暗脈覺醒,要么在生死關頭,要么在受到極大刺激之後才行的。

聯盟總部的大長老閑風星君,就是暗藏的木脈,六十歲以前,未覺醒木脈,連煉氣大圓滿都沒修到。

直到在生死之間暴出超絕的求生欲,才覺醒木脈,然後一路高歌猛進,在兩千來歲的時候,沖進化神後期。

「對,緩緩神,」劉成為她們高興,「師妹,也別弄什么記名弟子了,一步到位,正式收徒吧!正好我也能省點見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