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凰後(母後乖乖讓朕愛)_分節閱讀_234(2 / 2)

就在獨孤雲崢審視戰場的同時,城門卻轟然打開,只要他一聲令下,奉天軍隊就能長驅直入,直搗黃龍。

可是,不愧是獨孤雲崢親帶的精兵,沒有人面對這機會雀躍冒然,有的反而是更加謹慎的審視。

「撤出十里,就地扎營。」面對這貌似空城計的桂安城,獨孤雲崢沒有冒然進攻,反而率兵後撤十里,在一個攻守皆備的地方安寨扎營。

「王爺,勝利在望,為何要撤軍?」雖然異於獨孤雲崢的軍令,但是副將卻也沒有當著將士的面提出質疑,反而是在撤軍之後,單獨詢問於獨孤雲崢。

「我國境內可有軍情傳來?」沒有回答將士的疑問,獨孤雲崢反而問出了一個讓副將詫異的問題。

「王爺何意?」兩國交戰,王爺關注的不是眼前形勢反而是萬里之外的本國情形,這是否有些太過於謹小慎微!

「本王休書一封,副將親自送交賢王殿下,切不可延誤。」獨孤雲崢眉頭深瑣,提筆而就,而這卻讓一旁的副將雖然能感受到衛國王的憂慮,但是卻不知為何?

「要快,記得,活著把信送到。」獨孤雲崢把信交到副將的時候,堅定的雙眸有的是信任的目光和寄托。

「王爺明明知道末將......」副將難以置信的看著獨孤雲崢,想要說什么,卻被獨孤雲崢抬起的手制止了。

「將軍是我奉天的棟梁,本王相信,將軍一心報效吾皇,這已足以。」獨孤雲崢的話一出口,副將的臉上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男兒堅毅的感動和淚光。

「呂繼忠一定不負王爺使命,親手把信交到賢王殿下手中。」明知自己是皇上安排在衛國王身邊的一顆棋子,可是衛國王不但沒有因此而排斥他,反而待他如同其他的將士弟兄一般,此刻還委以重任,這份胸襟,他終身難忘。

一騎快馬連夜趕回奉天,塵煙過後,兩道身影卻露出了意味不明的笑容。

「大人,為何要放走他?」尾隨青峰一同前來驗證皇上猜測的小兵不解的問道。

不明白丞相青峰大人明明猜到敵人會派人回朝送信,為何卻又不攔截下來,反而要眼睜睜的看著他離開。

「衛國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看著人馬離去的方向,青峰忍不住嘆息。

只可惜一代英才就此就要淹沒在這滾滾紅塵中了。

「大人此話怎解?」小兵撓了撓頭,疑惑的問道。

這衛國王也算是他從軍以來,見過的最厲害的敵人了,他還沒有見過那個人能和皇上和丞相大人親率的戰役中維持不敗的。

更何況,就算是他們打開了城門,也不見他上當的人,這已經算是很了不起了。

「慢慢你就會知道了。」青峰微微一笑,對於大同帝,他有了更深的認識,現在的大同帝不在是他們誓死相隨時的那個青蔥少年了,他已經是一個有著帝王謀略的天子了。

雖然大同已經成立多年,雖然大山帝已經稱帝多年,但是此時此刻,青峰也才再一次的從心底里認識到了何為帝王?何為謀略?

就在呂繼忠舍生忘死趕回奉天的途中,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逃亡難民直涌入奉天境內,邊關處,難民們因為沒有通關碟文只能徘徊在城門之外,放眼看去,就只看到成群的難民促膝而坐,看上去一片荒涼疾苦。

但是,放眼掃去,卻讓人有些驚嘆,這些人中,大多是年少男子,呂繼忠不由皺起了眉頭,提高了警惕。

正想仔細盤查的時候,卻看到了讓他放心的一幕,那就是這些看似健壯的男子,或多或少都有著殘疾,不是手臂沒了,就是雙腿不便,一瘸一拐的。

這些人,就算是朝廷征兵,那也是不要的。

在鄉中,卻也失去了該有的勞動力,淪為貧民,因為戰亂成為了難民,卻也情有可原。

心中雖然放松了警惕,但是該問的他還是會問。

「這些難民從何而來,為何直奔京城而來?」面對前來相迎的地方官吏,呂繼忠問道。

「回大人,這些難民都是西南地區,受盜匪欺凌無家可歸之人,聽說前太子復活,正招兵買馬,為了躲避戰亂,這才出來避難的。」看著隨處可見的難民,官吏的臉上也有著沉重和擔憂,畢竟不管哪個地方,出現了那么多的難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可有上報實情?」聞言,對於所見所聞,呂繼忠的判斷更明確了,這些人必然是不想卷入政權爭斗中,這才離鄉背井的逃出來了。

可是,這么大的事情難道皇上就沒有得到一點消息嗎?

就算皇上沒有得到,作為屬地封王的淮南王和落凌王也該獲悉此景,難道他們都沒有做出應對嗎?

「淮南王已經命下官嚴防關卡,不能讓不明人士混入奉天境內,等肅清混亂之後,就讓他們返回原籍。」對於此,已經算是淮南王能做的了。

「王爺此舉甚為妥當,末將就不做停留了,大人告辭。」呂繼忠一拍馬背,絕塵而去。

這一跡象卻被留在了腦海中,只是等他趕到京城的時候,他才發現,他是那么蠢不可及。

難民無處不在,來自四面八方,聚集於直達京城的各個城門外,為了穩定人心,當地官員,不得不打開糧倉,發放糧食。

這雖然有效的緩解了難民的情緒,但是卻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每個地方的存糧是有限的,就算能夠供應,但是卻也不能一直如此。

根本之計還是在於解決各地混亂的根源所在,卻不想,一路行來,太子復辟的聲音卻也一路尾隨。

當他抵達京城的時候,本應首先覲見皇上,可是思及衛國王的所托,呂繼忠還是首先去了賢王府,呈遞上了衛國王的書信。

「呂愛卿辛苦了,不知此刻前方戰況如何?」看著風塵仆仆進京面聖的呂繼忠,軒轅皇獨孤韻發出了親切的慰問,只不過他現在更為關注的還是戰況。

雖然關於戰事,一直都有信使回報,但是,呂繼忠能給他最為真實的信息。

呂繼忠碗拒了軒轅皇的賜座,保持著筆挺的站姿,雖然日夜兼程,但是卻也沒有磨損他一個軍人的硬朗氣質。

關於兩軍開戰的情況,呂繼忠一五一十的做了回報,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