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頂級雜志社(2 / 2)

由此可見,頭版第一篇萬字長文,那絕對是整期刊物的扛鼎大作,特別是年初這幾期,是為整一年定調的,分量都特別重。

可以說這次4月10日發行的2002年度第三期《經濟家》雜志,是全年度最重要的一期,作為這一期的頭版大作,雜志社的重視程度自然是極高的,連發行日期都比慣例推遲了五天。

所以眼下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雜志社的主編,也是國內著名經濟學教授的李長風就給謝長庚打來了電話。

「老謝啊,你這篇稿子是我們這期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要提前二十天左右拿到稿子,然後還要就其中的問題就行修改和討論,這一來二去非常耗費時間。」李長風說道,「所以希望您抓緊時間吶,最遲最遲3月20日要把稿子給我們,您看怎么樣?」

「20日?」謝長庚深吸了一口氣,「好吧,我抓緊一點,20日之前把初稿給你們。」

「好,那就這樣,有任何問題可以找楊副主編。」

「好的。」

謝長庚掛了電話,臉色卻不大好。

按理說他應該高興,畢竟《經濟家》雜志年度重頭大作落到了他的頭上,得到了這份資歷,他又能在學術界更上一層樓了,但是謝長庚的心里隱隱有一種憂慮。

沿著一條梧桐小徑走回了教授樓,謝長庚在書桌前坐下,慢慢地在紫砂壺里倒上一壺香茗,品了一口,打開了自己的記事本。

趁著剛才的功夫,謝長庚已經記錄下一些關於互聯網投資領域的最新思考,而這些思考,就是在第一節課的時候,由李楓啟發而得到的。

謝長庚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作為國內頂尖的經濟學教授,居然不如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

這是一種巨大的挫敗感,是他幾十年教學生涯所不曾遇到過的。

「李楓,李楓……」謝長庚的嘴里喃喃說著。

這次《經濟家》雜志社的約稿,謝長庚原本已經搭好了框架,但是今天早上跟李楓的一番辯論,使得他徹底推翻了之前定力的框架,也就是說,這篇萬字長文又要從零開始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二十天的時間顯然非常吃緊。

謝長庚抓了抓腦門,原本對自己知識體系非常自信的他,現在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就是自己的整個認知結構已經落後了。

這種落後不是一個知識片段的落後,而是認知邏輯和認知框架的落後,這種落後是非常致命的。

對於自身要求極高的謝長庚,當然不能容忍自己的認知落後於人,而且是落後於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

所以原先搭好的文章框架,現在必須要整個舍棄,重新建立起一個更先進的框架,但這顯然不是件簡單的事,可能光搭框架,就要花費他起碼十天以上的時間,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次的約稿恐怕是來不及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