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冶煉技術】(2 / 2)

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1666 字 2020-08-23

鐵廠主事只能硬著頭皮解釋:「今年的任務已快完成,再煉兩三爐鐵就夠了,恐怕半年之內都不會再開爐。此時開爐,無鐵可煉,只會平白花去不少銀錢。」

明代官方鐵廠,嚴格執行朱元璋思路,完全處於計劃經濟模式。每年出鐵多少,都是有任務的,任務完成就閑置,接到任務再招來工匠服役開爐。

羅芳氣得不輕,呵斥道:「今日總督視察,你就不能把爐子全開了,多煉一些鐵存在廠內?」

鐵廠主事嘀咕道:「上頭也沒多撥款啊,鐵礦和木炭都得花錢的。」

「混賬!」羅芳大怒。

「我又沒亂說。」鐵廠主事毫不畏懼,因為羅知縣並非他的直管領導。

王淵安撫道:「好了,不必責罵。也不要因為本督造反,就亂開鐵爐浪費銀子。羅知縣,附近可有民間鐵廠,你陪我過去看看。」

廠,在明代屬於官方機構,比如東廠、西廠,又比如盔甲廠、石基廠。

官方冶鐵部門才叫鐵廠,民間叫做冶鐵作坊。

背靠著浙江最大的鐵礦,官府又不強行控制,自然就發展出不少民營鐵廠。

羅知縣立即帶著王淵,前往附近規模最大的一個,並提前派人把作坊的老板叫來。

「晚生王祿,拜見總督!」鐵廠老板作揖道。

王淵笑問:「你有功名?」

王祿答道:「晚生僥幸,弘治十年進學。」

王淵贊許說:「紹興果然文章錦綉之地,一個冶鐵作坊主都是秀才。」

羅知縣湊趣道:「紹興確實文脈興盛。」

明代的江南識字率非常高,據一個朝鮮官員記載。他由於不會說漢話,只能通過文字交流,在北方遇到路人,十個里面有七八個不識字,而在江南則剛好反過來。

王淵問道:「王朋友這鐵廠,能不能煉鋼?」

王祿說道:「主要用炒鋼法煉熟鐵,偶爾可以炒出鋼來。真正煉鋼,還得找鐵匠鋪,他們專門給一些顧客煉鋼。」

「你還會炒鋼之法?」王淵問道。

王祿說:「炒鋼之法,自晚生祖父那輩就傳到浙江了。便是灌鋼之法,許多工匠也會,只不過買鋼的人少,紹興還是以煉鐵為主。」

古代沒有專利技術,很難做到保密。

「蘇鋼法」一發明出來,短短數年時間,便在南直隸傳開,後來干脆傳到湖廣那邊。

在王祿的帶領下,王淵進廠參觀,這里明顯比官營鐵廠熱鬧得多。冶鐵工匠們態度積極,干得熱火朝天,因為可以賺錢,而在官營鐵廠做工純屬免費服役。

廠里有七組十四座爐子,都是煉鐵爐和炒鐵爐連在一起,另外還有一座鍛爐單獨存在。

煉鐵爐煉出的生鐵液,直接流進炒鐵爐,然後工匠們拿著柳木棍在那兒不停攪拌。

王淵只能瞎看熱鬧,他對煉鐵一竅不通,只是了解少許原理而已。

不過嘛,王淵倒是記得,好像歐洲那邊煉鋼大發展,是從勞什子的坩堝煉鋼開始的。

「王朋友,你可知坩堝煉鋼法?」王淵問道。

「坩堝?」王祿愣了愣,很快反應過來,「總督所說可是方爐?方爐只能煉鐵,不能煉鋼。」

坩堝一詞,古已有之,坩堝煉鐵法,也早在漢代就發明出來了。

如今,坩堝煉鐵法,只西北、西南以及各地小作坊還保留著,在江南與河北的鐵廠早就被淘汰。

王淵想了想,說道:「王朋友,我來出錢,你幫忙起一座方爐,建來爐溫越高越好,我試試看能不能方爐煉鋼。」

王祿欲言又止,但還是忍著沒有勸諫,只當總督大人花錢找樂子。

方爐煉鋼?

扯淡吧!

嗯,扯淡這個詞,明代也已經有了,還留下大名鼎鼎的扯淡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