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鑄炮與回京】(2 / 2)

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1076 字 2020-08-28

需要幾個月時間的木制炮模,用失蠟法一個多月就搞定。先用蜂蠟做成鑄件模型,再用耐火材料填充泥芯、敷成外范,加熱烘烤後蠟模熔化,一個炮模就這樣輕松制成。

王淵害怕耐火泥范承受不住鋼水高溫,還專門命令工匠摻入石墨。

整個過程,把葡萄牙鑄炮師看得目瞪口呆。

接下來,便是把炮模運去紹興鐵廠,用坩堝煉鋼法煉出鋼水,然後直接澆鑄成鋼炮。

世界上第一尊真正意義上的鋼炮,就此誕生!

按葡萄牙人的叫法,這是一尊艦載加農炮(滑膛),口徑17厘米,全長225厘米,彈膛長216厘米。可發射12磅重石彈,或者30磅重鐵彈——歐洲此時還沒用彈重量來區分火炮。

按大明的叫法,這是一尊五百斤炮。

它為什么比大明的火炮先進?

除了射程遠之外,還有射速優勢。有一個母銃(主炮管),另有五個子銃(副炮管),子銃相當於火炮的葯室部分,可在子銃填裝彈葯,輪流安入腹部的長口內發射,屬於歐洲早期後裝炮的改進型。

「這是……鋼炮?」葡萄牙鑄炮師們,圍著火炮不敢置信。

這些家伙偷偷打量煉鋼爐,卻根本看不明白。他們不知道坩堝加了石墨,也不知道有助熔劑存在,便是回去稟告葡萄牙總督,也根本不可能用坩堝煉鋼。

五百斤的鋼炮,已經是鑄造極限,動用了整個鐵廠的十多座煉鋼爐。

王淵也不打算把鐵廠搬遷到海邊,萬一遇到海盜突襲怎么辦?倒是杭州城外可以開分廠,專門為鑄炮提供鋼水,那里有錢塘水師護衛著,一般而言是沒有問題的。

拉出去試炮,45度仰角射擊,最遠射程超過1500米。

但若是海戰,六七百米為最佳射程,太遠了便精度不夠,能不能命中全看運氣。

王淵又讓葡萄牙鑄炮師,與中國的銅匠、炮匠聯手,制作小型野戰加農炮。炮身上裝輪子,僅重百余斤,可發射石彈、鐵彈和散彈,射程勉強達到500米。

一口氣造了二十門,還順便鑄了許多鐵彈。

這樣批量生產火炮,放在十六世紀是不可想象的,只能說坩堝煉鋼法屬於超時代的發明,它本該兩百多年後才能問世!

但它的技術原理,確實又不復雜,只需解決坩堝的耐熱問題,以及解決助熔劑的問題便可。

王淵動用紹興民夫,運送火炮前往杭州,打算搭乘海船在天津登陸。

再晚,朱厚照就要罵娘了,因為這時已經是六月份。

王淵的浙江總督職務還保留著,一切工作交給張璁代理。

投奔總督的俠客寧搏濤,帶著一幫太湖水匪,已經整體編入錢塘水師。王淵為寧搏濤弄來個副千戶官身,算是監督浙江備倭總督滿正,免得滿正吃空餉把水師給練廢了。

新來的浙江南關主事,被王淵敲打一番,繼續扣留木材給水師造船。而鐵廠與浙江都司,也繼續展開官民合作,為還沒造好的海船澆鑄火炮。

這些練兵、造船、鑄炮的錢,都挪用自鈔關和海關稅銀。

得知王總督即將回京,浙江士紳痛哭流涕、如喪考妣,自發組織起來在港口相送。這場面,讓決定留在杭州的傳教士卡米洛,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民對總督有多么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