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遼東】(2 / 2)

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1205 字 2020-10-18

上交那部分,謂之「屯田子粒」,而且實行「包賠制」。即遇到水旱蝗災,糧食收成不好,朝廷讓軍官包賠,軍官讓士卒包賠,賠不起就只能選擇逃亡。

蓋州估計早被太監霍霍得不輕,去年又遇到大地震,接著又是雪災和旱災。太監還勒令包賠子粒,士卒扛不住先跑了,軍官扛不住也跟著跑了。

堂堂蓋州衛指揮使,正三品武官,居然交不起糧稅逃跑了。你能信?你敢信?

嗯,也可能是士卒將官跑光了,指揮使怕擔責任掉腦袋,干脆丟下將印一走了之。

王淵走到鄰桌,抱拳道:「在下王猛,順天府生員,與諸位同窗游學各地,這次打算去遼東領略東北山川。可否並桌一敘?」

「王相公請坐。」兩個商人非常熱情。

讓店伙計把桌子並到一起,王淵又加了兩個菜、一壺酒,主動幫忙倒酒道:「敢問兩位尊諱?」

「不敢當,」其中一個商人說,「在下姓劉,劉竟成。這位是曹兄,曹貴。」

王淵笑道:「原來是劉兄和曹兄,剛才聽說蓋州之事,那里的軍士真跑完了?」

「可不是嘛,」劉竟成感慨道,「連續幾年遭災,誰扛得住啊。更倒霉的是,遼東鎮守太監,與那蓋州衛指揮使有私仇。是上輩人結下的仇怨,這回算是逮著一起報了,可憐整個蓋州軍士跟著遭殃。」

「原來如此,」王淵又問,「兩位做什么生意的?」

曹貴說:「運些皮草、葯材入關,小買賣,不值一提。」

劉竟成說:「我在遼東弄了幾百畝地,專門種糧食,順便也倒騰些貨物。」

「大生意啊。」王淵說。

「小買賣,小買賣。」劉竟成謙虛道。

軍屯制度衰敗之後,屯田大量拋荒,於是朝廷招商墾荒,只要種足了糧食賣給朝廷,就能獲得相應數量的鹽引。

這種做法很先進,但在北邊也敗壞了,反而在東北商屯種糧還能賺錢。

遼東土地真的肥沃,在永樂朝時,遼東根本不需中央撥款。自己供應糧草綽綽有余,不但上交中央,還要負責支援奴兒干都司的糧草。這里還有三大鐵廠,自己造槍造炮,又能自己造船和產鹽,可謂一方福地!

用一位明朝大臣的原話來說,遼東「田人富谷,澤人富鮮,山人富材,海人富貨,其得易,其價廉,民便利之。」

搞成現在這副模樣,純粹是體制給鬧的。

整個遼東實行軍管,大部分漢民都是士兵(或士兵家屬)。發展到現在,士兵幾乎成為農奴,寧願逃進山中當野人,都不願世世代代給朝廷種田。

遼東的敗壞,比其他邊鎮更甚!

因為其他邊鎮,土地相對貧瘠,而且面臨蒙古壓力,太監、武官再怎么貪腐,都還不敢搞得太過分。而遼東呢,只需面對朵顏三衛和女真,這些敵人都是不成氣候的弱雞。再加上土地肥沃、財貨豐厚,太監和武官簡直往死里貪。

滿清能夠做大,別怨什么小冰河,也別怨什么東林黨,歸根結底的核心問題在於武官!

自成化犁庭之後,遼東武官就「死」於安樂。因為沒啥外部壓力,瘋狂剝削治下士卒,軍屯拋荒面積逐年遞增,史書里到處都有「某某役使軍士」的記載。

啥叫役使軍士?就是把士卒當奴仆使喚,別的地方頂多役使幾十上百,遼東這邊動輒就是役使上千,甚至是數千!

這才明代中期啊,遼東的太監和武官,就敢幾千幾千的把士兵變成農奴!

大明最終在遼東爆雷,有著多方面、深層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