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殷地與殷民】(2 / 2)

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1562 字 2020-12-28

經過數月航行,陳立的船隊來到櫟木灣。

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橡樹林,陳立眼睛都紅了,這尼瑪果然是天賜的造船基地。可惜,這里是朝廷的地盤,陳立不敢動手搶過來。

一個穿著麻衣的中年人,帶著本地移民走來,抱拳道:「可是探海伯的船隊?」

陳立下船回禮道:「我們是私商組建的探海船隊,在下姓陳,名立,字德成,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中年人贊道:「好名字,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在下姓張,名卓,字雲鶴。」

陳立心中苦笑,他的字,是父親花錢請名師所取,現在想來特別諷刺。

名立,字德成,成的是禮義之德,寓意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可父親一死,三兄弟爭家產,大哥把二哥殺了,還把自己流放海外,哪有什么禮義存在?

陳立抱拳說:「原來是張先生,不料這海外還能遇到讀書人。」

「慚愧,戴罪之身,不堪見人。」張卓汗顏道。

張卓今年四十二歲,原為府學教諭,因串通學生科舉作弊,被人舉報後查實下獄。這是非常嚴重的罪名,為了保住妻兒,張卓自願流放北美洲。

陳立說道:「聽聞極東之地,長期缺乏食鹽,我這里帶了許多鹽過來,想換一些食物和淡水。」

張卓笑道:「櫟木灣不缺鹽,可否用鐵器交換?」

「不缺鹽?」陳立驚訝道。

張卓說道:「我們已經可以自己煮鹽。」

正德年間,南方那邊已經發明曬鹽之法,但全國整體還是煮鹽為主。煮鹽需要特制大鐵鍋,朝廷為了防止灶戶私自煎煮,還把一口鍋分為好幾份,需要幾個灶戶湊起來才能煮鹽。

探海伯朱海為了用食鹽卡住移民脖子,一直沒有運來煮鹽的大鐵鍋,甚至刻意不讓灶戶成為移民。

張卓這個府學教諭,卻悄悄跟土著交流,制出巨大的陶器。他本人就是灶戶出身,靠科舉取得功名,煮鹽屬於張卓的家傳本事。

利用自產食鹽,張卓不但販賣給附近其他兩處移民,還把朱海遇到的第一個土著部落兼並了。

那個部落只有兩三百號人,如今全部遷徙到櫟木灣。

漢人教導土著先進耕種技術,土著教導漢人打獵采集,甚至出現了異族自由婚配的情況。

陳立第一次到美洲,看啥都覺得稀奇,主動前往櫟木灣移民定居點。

移民們運來許多新鮮肉類,而且家家戶戶都晾曬著肉塊,陳立好奇道:「你們這里,食物很充足啊,大家都能吃上肉?」

張卓解釋道:「無論從南邊還是北邊,翻過山嶺就是平整地,那里有很多野牛。我就想啊,能不能抓來馴化,前些天組織人手去抓捕。小牛犢抓來都養著,大牛便剝皮吃掉,一次抓了許多吃都吃不完 。」

這貨帶人挖大坑,擁有鐵器挖得快,再用草皮遮蓋隱蔽,派遣土人驅趕野牛群進坑,一次性抓住大小野牛三十多頭。

至於野牛能不能馴化,誰都說不准,反正成功養活了兩頭小牛犢。

路過一片空地,陳立看到一群小孩,正在用樹枝在地面練字,他佩服道:「先生大才,化外之地竟也傳授聖賢之道。」

張卓笑道:「這些皆為土著孩童,想要歸化他們,就得從漢話、漢字著手。我對這些土人說,漢人與土人,有著共同的祖宗,都是華夏後裔。他們的祖宗是殷商舊民,因戰亂而渡海至此。我覺得吧,這極東之地,都該稱作殷地、殷州,此處土人都可為我所用!」

陳立頓時眼睛發亮,這主意太好了。今後若想裂土建國,不用殺光土人,把土人變成漢民便可!

張卓悄悄對陳立說:「陳首領,咱們不如做個交易。」

「什么交易?」陳立問道。

張卓說:「你下次過來,運些木匠、鐵匠,再弄些木匠和鐵匠的家伙事兒。咱們可以自己冶鐵,自己造車造船。我現在沒什么可回報的,以後興旺起來,就能在這殷州賣給你車船鐵器。」

陳立問:「此事為何不請求探海伯?」

張卓說:「探海伯防著咱們呢,我這里遍地橡木,卻連輪子都造不出來。」

陳立頓時笑道:「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