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116 字 2020-07-01

沒有人不想成為貴族,而騎士就是最低檔的貴族,對普通人來說這一步就是最高的人生追求。

在1848年大革命前,整個歐洲世界都是貴族的兒子是貴族,商人的兒子是商人,醫生的兒子是醫生,農奴的兒子依然是農奴。

奧地利這樣古老的國度,貴族數量已經很多了,這些人占據了整個社會上層的位置,底層民眾沒有更進一步的渠道。

這次匈牙利叛亂在很多有野心的人看來,就是一個機會,一個跨越階級限制的機會。

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馬迪奇也有野心,他不甘心和父親一樣做一輩子鐵匠,之前那是沒有機會,不得不面對現實。

……

發生在克羅地亞的參軍潮,只是一個小插曲,這些軍隊只是地方部隊,不在奧地利的軍隊編制中。

換句話說,就是這些部隊不需要中央政府掏軍響,他們主要的工作也不是打仗,而是負責後勤運輸。

約西普·耶拉契奇總督顯然沒有解釋清楚,或者說是故意不解釋清楚,中央政府控制這么多土地在手中,並不符合資產階級經濟的發展。

要培養本土市場,自然需要人數最多的農民手中有錢,而土地又是他們獲得收入的主要來源。

奧地利並沒有進行徹底的土地革命,貴族手中依然持有大量的土地,因此弗朗茨不可能把土地免費分發下去。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把土地分給忠於皇帝的臣民了,這個判別標准非常的簡單,肯替皇帝賣命打仗的自然是忠臣。

只要到戰場上走一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到時候皇恩浩盪,他們要掏錢贖買的土地,就可以變成賞賜直接落到他們手中。

具體標准還在制定中,拿到土地的這些人,很快就可以擺脫赤貧狀態,手中有錢了自然就會消費,有了消費就有市場。

市場繁榮過後,肯定要反補工業,工業增長政府又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前期投入的成本也會慢慢被收回,這是一個良性經濟的循環體系。

這場鎮壓叛亂的戰爭,現在已經變成了弗朗茨改革奧地利社會的工具。借著戰爭做掩護,不知不覺中奧地利的社會體制正在被重塑。

克羅地亞只是奧地利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在斯洛文尼亞、特蘭西瓦尼亞、波西米亞等地區,同樣也在上演著這一幕。

可以說匈牙利叛亂剛剛開起,損失最慘重的就是匈牙利的大貴族,弗朗茨想都沒想就把他們給賣掉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不管他們有沒有參與這次叛亂,手中擁有大量的土地就是原罪,最關鍵的還是他們維也納和匈牙利共和國中待價而沽。

貪婪使人墜入深淵,他們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現在弗朗茨干脆下黑手,先把他們的地給分了。

就算事後證明,他們和這次叛亂沒有關系,土地也拿不回來了,大不了政府賠他們一筆土地贖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