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裁軍(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45 字 2020-07-01

費利克斯胸有成竹的說:「考慮到,我們馬上還要出兵干涉教皇國,政府建議年內先裁撤十萬軍隊,明年再裁撤十三萬大軍,我們的最後總兵力將保持在三十五萬左右。」

這次裁軍主要是正規軍,地方上臨時征招起來的部隊,在戰爭結束過後,就被陸續遣返了回去。

現在很多地方都還在做轉業安置工作,這也是弗朗茨的首創,在此之前奧地利可沒有轉業安置的說法。

現在政府手中,擁有大量的產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自然有足夠的崗位來安置這些人。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拿到土地獎賞數額較大的士兵,都選擇回家種地去了。

工廠在這個年代的人看來,可不是什么好去處,如果有的選擇,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成為一名工人。

國有工廠也是如此,只不過比私有工廠略微受歡迎一點兒,在這里不用擔心老板拖欠工資。

畢竟從一開始,這些國有工廠都是計件制,多勞多得,壓根兒就沒有混日子的余地,自然是同樣的累。

這個時候,弗朗茨不得不慶幸,自己的頭腦清晰,沒有盲目的吞並撒丁王國,不然現在裁個毛的軍,搞不好還要繼續擴軍。

十幾萬奧地利軍隊就可以滅掉撒丁王國,但是想要統治撒丁王國,二三十萬軍隊都不一定夠用。

這是民族主義覺醒的後遺症,不經過一番大清洗,是很難統治地方的。最佳的辦法就是把當地人全部打包送走,地方就穩定了。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紀,一次性遷移五六百萬人不算啥,只要舍得砸錢就可以完成。

可現在還是十九世紀中期,奧地利政府就算是啥也不干,天天就專門組織船舶往外運人,沒有五六年時間,都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人都送走了,最後就剩下一片要資源沒資源,要工業沒工業的白地,弗朗茨拿來干嘛?

要是有那功夫,還不如去開闊殖民地,那怕只投入百分之一的財力,也可以收獲n倍撒丁王國面積的土地。

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反對道:「首相,我們正在和俄國人談判,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達成協議。

到時候我們勢必要出兵巴爾干,這個時間不會太長,現在裁軍到時候又要擴軍,時間上來得及么?

一旦不能速戰速決,和奧斯曼帝國僵持了起來,英法進行干涉,我們的利益就很難得到保障了。」

對奧地利來說,現在向巴爾干地區擴張的確是一個機會。

前不久奧地利政府在撒丁王國的問題上向英國人做出了讓步,獲得了英國人對奧地利在巴爾干地區擴張的支持。

為了挑起俄奧矛盾,英國人可是難得的大方了一次,對奧地利在巴爾干地區的利益要求,全部都認可了,兩國還達成了備忘錄。

帕麥斯頓做夢也想不到,奧地利政府會同俄國人進行交易,畢竟俄國人一旦占領了黑海海峽,奧地利在地中海的利益也要受到沖擊。

要是俄國人在地中海做大,奧地利就被困死在了亞得里亞海,在戰略上喪失主動地位。

這些問題,奧地利政府高層都擔心過,只不過最後都被弗朗茨給說服了。

理由非常的簡單,在海上俄國人不可能打贏英國人,英國人的地中海艦隊就可以把俄國人堵在黑海里面。

費利克斯首相搖了搖頭說:「誰說我們現在就要和俄國人聯手挑起戰爭了?

奧地利剛剛經歷了一場內亂,眼下最重要的是恢復生產,和俄國人瓜分巴爾干半島那只是戰略需要,雙方提前劃定利益,只是為了避免沖突。

將條約上的內容變成現實,這是未來的事情,短時間內奧地利政府沒有挑起戰爭的意思。

我們已經明確的告訴俄國人,奧地利需要修養生息,至少十年之內不會在歐洲地區進行擴張。

如果他們忍不住了可以提前動手,奧地利可以在物資上支持他們,但是不會親自參戰。

這是我們簽訂盟約的前提條件,所以你們可以放心裁軍,短期內戰爭是不會爆發的。」

這個解釋,令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很受傷。作為近東派的領袖,他都已經開始做戰爭准備了,結果現在突然告訴他戰爭不打了。

沒有辦法,軍事要為政治服務。

因為弗朗茨蝴蝶效應的關系,奧地利軍方的權勢並沒有膨脹起來,在內政外交上雖然有很大的發言權,卻沒有決定權。

在這個問題上,弗朗茨是支持政府的,奧地利現在最重要的是修養生息、發展國力。擴張還是先緩緩的好,等實力上來了再去干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