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殘酷社會(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71 字 2020-07-01

無論卡爾說的如何天花爛墜,本質上都改不了,為了加快工業發展速度,准備犧牲農業的事實。

資本的原始積累是血腥的,在外開擴市場的同時,也少不了要對內壓榨。

這是時代注定的,作為一名有志於成為千古一帝的主,弗朗茨算是注定吃相的,表面上奧地利政府可沒有壓榨過農民。

僅僅只有5%的農業稅,在這個時代差不多是歐洲大陸最低的了。

實際上,在交納農業稅收的同時,還有百分之十的什一稅,這是以教會名義收的。

不能再多了,奧地利政府是以貴族階級為主導的,政策上必須要向統治階級傾斜。能夠讓他們一起納稅,就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

不過,對大部分民眾來說,他們還要支付一筆土地贖買金,這才是最大的負擔,偏偏這筆負擔是他們自願承擔的。

奧地利政府沒有強迫農民贖買土地,全靠自願,政府持有土地的租金也不過百分之三十,扣除稅收過後僅僅只有百分之十五,完全沒有大肆剝削壓迫的意思。

如果要贖買土地的話,那么還要支付土地收益百分之二十的贖買金,連續支付四十年,或者是用現金抵償。

要是政府強制農民支付土地贖買金,要承擔這么大的負擔,估計大家的心里會非常的抵觸,很多人都會鬧意見。

可是讓他們自願購買土地,情況就不一樣了,農民反而很感激讓他們獲得土地的皇帝。

就算負擔再怎么重,大家都比農奴時代要好過了不少。在填飽肚子的同時,還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可以支配自由財產。

當然他們也更累了,給貴族干活那是磨洋工,能少干就少干。現在給自己干活了,自然沒有人偷懶了。能種十畝地,就不會有人只種五畝地。

所有人都想著多掙點兒錢,早點兒支付完土地贖買金,好過上好日子。

沒錯,在農民心目中只要擁有了土地,就會有好日子過。

弗朗茨執政過後,奧地利政府的稅收簡化了不少,亂七八糟的稅種陸續被廢除了。

除了百分之五的農業稅外,別的稅收就和農民沒有關系了,反正不會向他們收取。

什一稅不算,那是教會收的,和偉大的皇帝陛下沒有關系。

現在,政府想要用低廉的糧食價格收買各邦國的利益集團,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的,增加了奧地利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後世美國人都在玩兒低價傾銷,足以證明這是有利可圖的。雖然在農業上沒有賺錢,可是在別的地方他們已經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不然,美國人早就不干了。他們可不是做慈善的,年年虧損誰受得了?

聯合各大產糧國,一起哄抬糧價,美國人又不是做不到。還不是有更大的利益在,他們才一直低價傾銷。

表面上奧地利政府批發低價糧食,給當地的利益集團虧了。可是等奧地利控制了各邦國的糧食供應過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各國政府無論願不願意,在政治上都必須要向奧地利靠攏,這由不得他們選擇。

無論戰略上如何偉大,前期種植糧食的農民和貴族,都成為了犧牲品,奧地利帝國可沒有糧食補貼。

「這個度怎么把握?如果只是比國際糧食價格略低,那么也不是不能接受,要是低的太多,恐怕會打擊國內的糧食生產積極性。」費利克斯首相皺著眉頭說道

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上出發,他是應該反對這項措施的,可是作為奧地利的首相,他不能光考慮眼前的利益。

卡爾的忽悠還是成功的,所有人都知道奧地利糧食產量將會暴漲,內需肯定是消耗不了,要是不在外面找銷路,就准備爛在倉庫里了。

大家的思路已經帶偏了,發生這種事情,解決方案並不只是這么一種,比如:削減農產品相關環節稅收,增加糧食價格上的競爭力。

或者是開發配套的產業,如釀酒、發展畜牧業、對糧食進行深加工……

「首相,這種損失,也就是前幾年。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現在按照國際糧食價格下降百分之二十,提前進入搶占市場。

等我們占領市場過後,就可以慢慢向上提價,大家現在付出的損失,未來都會賺回來。

同時,政府還鼓勵出口精加工產品,盡可能的出口高附加值產品,保障大家的利益。」卡爾認真的分析道

這筆買賣,只有奧地利政府敢這么做。其他的糧食出口國,可沒有那么多國有企業,能夠操控糧食出口價格。

資本都是逐利的,農產品行業門檻又低,資本家誰會在乎未來的利益啊?

先顧好眼前再說,不然還沒等到未來,就已經被競爭對手拍死在半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