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章、論緩沖的必須性(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2072 字 2020-07-01

柏林

奧地利大張旗鼓的動作,根本就沒有保密的意思,普魯士政府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腓特烈-威廉四世還在猶豫要不要加入干涉聯軍,現在不用考慮了。再不想辦法應付,不等聯軍建立起來,普魯士王國就先變成歷史了。

外交大臣安德里亞分析道:「陛下,奧地利這是在恐嚇我們,俄法奧三國瓜分我們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好處,一旦我們完蛋,夾在法俄中間的奧地利就尷尬了。

瓜分我們他們能夠獲得的收益,絕對不可能比吞並南德意志地區更大,而他們付出代價卻要大得多。」

這是必然的,瓜分普魯士法俄兩國能夠動用的兵力有限,俄國人還可以出動二十來萬部隊,法國人撐死也就拿出十幾萬軍隊,打主攻的任務肯定落在了奧地利頭上。

普魯士王國的軍事實力不弱,在生死存亡關頭,爆發個五六十萬大軍出來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要是拼起來了,就算是干不過三國聯手,但是死磕的時候,崩掉奧地利幾顆牙還是沒有問題的。

付出這么大的代價,戰後的收益卻要被法俄分走大半,沒有了普屬波蘭和萊茵蘭地區的普魯士王國,價值可比不上奧地利現在已經入手的南德意志地區。

除此之外,統治難度也要大的多,容克貴族們不會買奧地利賬,而南德意志地區當地民眾卻在喜迎王師。

腓特烈-威廉四世滿臉悲憤的說:「理論上是沒錯,可是這種威脅依然存在,奧地利敢做的如此明顯,分明就是斷定了我們不敢冒險。」

這哪里是冒險,分明就是在自殺。只要奧地利全力進攻普魯士,俄法兩國肯定會趁火打劫。

奧地利會不會這么做?這個答案沒有人知道。不過腓特烈-威廉四世可以確定,這是奧地利最簡單的破局之策。

約瑟夫-馮-拉多維茨想了想說:「陛下,我們可以把這個難題扔給英國人吧,如果他們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么九國干涉聯軍我們就不參加了。

奧地利人還需要我們牽制法國人,要是我們完蛋了,他們就要直面法國人的威脅。只要我們現在退出,他們就會收手。」

這個選擇題很好做,普魯士政府是為了利益才加入干涉軍的,同樣也可以為了利益退出。

九國聯軍看上去很強大,可實際上這里面的主力只有法國和普魯士,剩下的國家都是湊數的。只要普法任何一家慫了,英國人的計劃就破產了。

安德里亞搖了搖頭說:「首相,這個問題英國人恐怕無法辦到,他們可以說服法國人,卻沒有辦法說服俄國人。

按照奧地利的計劃,在聯軍組織完成前,就先對我們開戰,英國人沒有能力救援我們。

唯一有實力幫我們的只有法國人,但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恐怕法國人坐等我們失敗,然後吞並我們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可能性更大。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把希望放在英國人身上。事實早就證明了,他們的承諾大多數時間都是不靠譜的。

如果無法從干涉軍中獲得足夠的利益,那么和奧地利聯手瓜分德意志地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不了就是加入俄奧同盟,重建北歐三宮廷體系,聯合主宰歐洲大陸,英法兩國根本就無力阻止。」

腓特烈-威廉四世猶豫了,奧地利兼並南德意志地區引起了大家的忌憚,但是給各國帶來的直接利益損失並不大,列強中利益損失最大的應該是普魯士,市場變小了。

普魯士吞並北德意志地區就不一樣了,打了英國人的臉只是小問題,最大的麻煩是斷了英國資本家的財路。

歷史上,普魯士吞並北德意志地區,可是在加入自由貿易體系之後,當時普魯士王國的工業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不害怕英國人的競爭。

現在不一樣,這個時期普魯士政府要是敢加入自由貿易體系,國內的民族工業就要胎死腹中了。

沒有辦法,這個年代普魯士王國並沒有競爭力強大的支柱產業,工業全靠山寨英國人,或者說全世界都在山寨英國人。

普魯士政府站在奧地利的對立面,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擔心奧地利控制南德意志地區後,會調高了對普魯士商品的進口關稅,直接用行政手段把他們擠出市場。

這不是可能發生,而是肯定會發生。對正在工業化的普魯士王國來說,沒有足夠的市場,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在北德意志的問題上,倫敦政府根本就不可能讓步,不然喬治首相就要提前下台了,搞不好還要附贈前往天堂的車票。

這也是為什么英國人要三分德意志的原因之一,國內資本家們的利益,促使了倫敦政府的行動。

至於說英國人的殖民地多、市場大,那就是屁話。這個年代大部分殖民地市場都沒有開發出來,主要市場還在歐洲大陸。

遠洋貿易的風險,要比在家門口貿易大的多,況且哪個資本家會嫌棄自己賺的錢多?

相比之下南德意志就不同了,巴伐利亞是德意志地區的紡織中心,這個年代英國人最大的出口產品就是紡織品,倫敦政府讓巴伐利亞王國和奧地利離開,未嘗沒有排除競爭對手的意思。

19世紀中期的國際政治,已經不單單停留在政治、軍事上,經濟帶來的影響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尤其是英國這種資本強勢的國家。

……

奧地利的反擊既在英國人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本來倫敦政府還認為奧地利會威逼利誘普魯士政府,沒有想到維也納政府直接放大招。

大招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厲害的,普魯士政府已經委婉的表明了態度——不敢玩了。

現實告訴了英國人,有時候不能夠完全看國家利益,政府高層的個人利益,同樣可以決定國家政治。

確定了拿破侖三世的立場,奧地利人就抓住了聯軍的漏洞,可以肆無忌憚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