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999 字 2020-07-01

三國相互爭斗,奧地利的北疆也就穩定了,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弗朗茨都可以找到至少一個盟友。

唯一遺憾的是奧斯曼帝國這次表現不給力,沒有完成給他們設計的劇本,不然弗朗茨都可以去聖地加冕了。

一頂王冠弗朗茨不缺,可是耶路撒冷的宗教意義不一樣啊!收復了這里,弗朗茨就是基督世界的聖徒,這會帶來巨大的聲望。

現在奧斯曼帝國實力猶存,弗朗茨自然不會動手了。耶路撒冷又不能帶來增強國力,為了一個虛名花上億軍費,代價還是太大了。

還要考慮國際上的影響,一個操作不好還會被人摘了桃子,完全是得不償失。

比如說這次普俄戰爭,最大的勝利者就是英國人。他們不但將競爭對手俄羅斯帝國打壓了下去,解決了印度面臨的陸地威脅,還扶持了幾顆新的棋子。

即將建立的北歐聯邦、波蘭,以及中亞地區的幾個汗國,這些都是英國人搞出來的棋子。

而他們付出的代價,僅僅只是需要償還的貸款。簡單的說就是普魯士人幫英國人打了一仗,軍費還要自己承擔。

因為債務的緣故,未來普魯士王國的金融,不可避免要落入英國人的掌控中,如果操作得當普魯士王國也很難擺脫英國人的影響。

戰爭的收獲,表面上給了普魯士王國一條強國路。然而這條路依舊崎嶇,必須要聯邦波蘭和德意志聯邦。

這和原時空普魯士統一小德意志地區,難度上有得一拼。

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至少俄國人殘了,十幾二十年內無力干涉他們的行動,不需要想辦法安撫俄國人。

至於法奧兩國和原時空還是一樣,不打上一仗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無論是維也納,還是巴黎,都不會看著一個強大的普魯士崛起。

費利克斯首相開口說道:「陛下,我們有必要強行收回西里西亞地區了。

經過這次戰爭後,普魯士王國實力必然會發生增長。為了避免一個強大的普魯士出現,我們必須要進行干涉。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連普屬薩克森地區也收回來,以削弱普魯士王國的實力。」

這確實是一個辦法,只要從普魯士手中拿走了西里西亞和普屬薩克森地區,那么這次普魯士人收獲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就等於沒有了。

這還只是表面上的,如果從資源和工業發展潛力上來看,這些地區的價值還遠超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

那么普魯士王國這次的收獲就只剩下了波羅地海地區,再減去戰爭中的損失,他們實際上的收益也就所剩無幾。

波羅地海地區面積不小,資源也算過得去,唯獨沒有主體民族。除非柏林政府搞多元化,不然同化就是一個難題。

不解決這個問題,普魯士王國的實力增長也是虛胖。奧地利現在出手,也算是釜底抽薪了。

弗朗茨想了想說:「要做到這一步可不容易,柏林政府不會輕易妥協的。現在的國際局勢,我們也不方便直接采用武力。

只靠外交手段,想要讓普魯士王國做出讓步,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這是事實,柏林政府又不是****政府,沒有那么軟弱,說割地就割地。

采用武力手段逼迫,又會損害奧地利的國際形象,引起歐洲各國的忌憚,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狀態。

所以在一開始,弗朗茨就沒准備收回西里西亞地區,更不用說普屬薩克森地區了。

別人忌憚普魯士王國做大,弗朗茨可不怕。整合力量是需要時間的,毫無疑問,他是不會給普魯士王國留下那么多時間的。

弗朗茨一直都認為要打敗敵人最好的辦法,不是直接開戰;而是不斷給對手敵人釋放壓力,讓他們在壓力下犯錯誤。

普魯士王國冒險發動這場戰爭,就是承受不住壓力的表現。他們選擇了靠賭博破局,第一步已經踏出去了,第二步還遠么?

等敵人犯了錯誤過後,再出手要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要是沒有普魯士王國,弗朗茨找什么借口對德意志聯邦下手?

要知德意志聯邦安分的不行,絕大部分邦國和奧地利的關系都不錯,根本就沒有給弗朗茨留下武力解決問題的機會。

內部問題遠比外部問題更難解決,皇帝還是要有民心的。包括對普魯士王國也一樣,如果不能收獲民心,那么不要也罷。

弗朗茨可不想制造一幫亂黨出來,天天專門搞破壞。歷史的教訓告訴他,任何忽視民心的皇帝,最後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的確不容易,可我們還是有必要嘗試一下。就算是最後收不回來,也要讓民眾們看到政府收回故土的決心。」

這個「民眾」顯然不僅僅只是民眾,還包括薩克森政府。自從普俄戰爭爆發後,薩克森王國政府就在為收回普屬薩克森地區努力,維也納政府也必須要考慮薩克森民眾的意願。

除了薩克森外,還有不少奧地利人對西里西亞念念不忘,包括維也納宮廷中很多人,都主張收回西里西亞地區。

原本他們采取的措施是暗中支持俄國人,借俄國人的手收回這些地區。現在沙皇政府戰敗,這一計劃破產。

這些人又開始游說維也納政府了,顯然費利克斯首相也受到了影響,或者說他本人也是收回西里西亞的支持者。

盡管希望不大,他還是想要嘗試一下。失敗了大不了外交部白忙活一場,做一次秀也不算虧本,成功了就賺到了。

捋清了前因後果,弗朗茨點了點頭,表示默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