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868 字 2020-07-01

突如其來的瘟疫讓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如果只是局限在南非地區還好,要是擴散到了整個非洲大陸,弗朗茨就要哭了。

沒有辦法,殖民地就是殖民地,盡管奧地利在非洲大陸已經經營了十幾年,依然不能改變醫療條件落後的現狀。

不要看現在感染的人數不多,可是架不住死亡率高。很多患者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去見了上帝。

弗朗茨也是當局者迷,如果仔細看資料,他就明白為什么死亡率高了。

目前感染最多的是炮灰部隊,因為不注重衛生,又沒有進行有效治療,死亡率自然高了。

除了下令加強防疫工作外,別的事情弗朗茨什么也干不了。

既然「布爾共和國軍隊」中出現了疫情,那么周邊的土著部落也不要想逃過一劫,炮灰部隊中的逃兵數量一直都居高不下,攜帶病毒離開再正常不過了。

菲克尼子爵手中一共就那么三四萬部隊,還要保證部隊的戰斗力,不能給英國人留下機會,能夠用來看管炮灰部隊的士兵最多也就幾千。

用幾千人看管著十幾二十萬人,跑掉百八十號人都不起眼,加上戰斗的緣故,每天傷亡人數都不少,讓監管更加困難。

除非是成群結隊的跑,通常失蹤了個把人,軍官們都不會在意。

外面還有巡邏隊,遇到了算他們倒霉,躲過去的那是上帝保佑,盡管他們未必信上帝。

弗朗茨的判斷沒有錯,南非地區確實已經爆發了疫情,後果還超乎想象的嚴重。

不過死亡率最高的不是當地土著,也不是這些殖民者,反而是城內的印度殖民軍士兵。

惡劣的衛生條件,為病毒滋生創造了良好條件。地盤狹小、人員密集度高,加上醫療資源不足,這么多惡劣條件撞在了一起,加速了病毒傳播。

真正導致印度士兵死亡率的罪魁禍首,還是水土不服造成的。當然和飲食也有直接關系,倫敦政府中的官僚沒有考慮到印度人生活習慣,直接硬塞給了他們土豆、面包。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倫敦政府的官老爺們連自己人都不重視,何況是這些炮灰呢?

比起近東戰爭時期,英國人的後勤體系沒有多少變化,依然是按規定辦事。

相對好一點兒的是開普敦地區起碼還有新鮮魚肉補充,比天天吃牛肉干強得多。

當然,大部分印度人都是不吃牛肉的,不過英國人給他們的後勤供應標准,也不足以供應上牛肉。

再垃圾的牛肉干,那也比土豆貴得多。這個煩惱印度人是遇不到了,倫敦的官僚對他們從來都是怎么便宜怎么來,要不然怎么撈錢?

疫情的不斷惡化,德爾福總督的日子不好過了,因為雙方的利益訴求相差太大,談判已經陷入了僵局中。

瘟疫又在城內蔓延,看著每天不斷增加的死亡人數,德爾福總督整個人都不好了。

從零開始一直到現在,因瘟疫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累計到了3817人,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五百人的速度逐漸替增中。再這么下去不用敵人進攻,他們就要被瘟疫折騰完蛋了。

遏制疫情最大的問題是缺水,遺憾的是自從開普敦爆發瘟疫的消息傳開後,每天過來的補給船不增反降。

人都是怕死的,沒有人願意往瘟疫堆里湊,如果不是沒有辦法,德爾福總督自己都想跑路。

即便是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運費,肯冒險運輸物資過來的人依然不多,這讓開普敦的局勢更加惡化。

現在開普敦地區的軍隊足有十五萬人,其中一半都是印度殖民軍團,就是靠著這些炮灰部隊,雙方才打出了一個僵局。

不要看後方的要塞碉堡都是豆腐渣工程,城內的建築物還是貨真價實,印度殖民軍團對上非洲派遣軍雙方也算棋逢對手。

看著城外懸掛紅十字會的旗幟,德爾福總督被惡心壞了,一度想要下令部隊打出去。

打贏了,自然是形式大好。打破了敵人的圍困,擺脫了水源危機,減輕了人口密度,防疫工作也就好做了。

打輸了,也不算是太糟糕。通過戰爭消耗了人口,降低了人口密度,減少了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對防疫工作,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想歸想,真要是去做,德爾福總督還是不敢的。現在雙方還在談判,冒然挑起戰爭,打贏了還好,打輸了軍事法庭就必須要上了。

能夠打贏么?這個問題德爾福總督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以現在的軍心士氣,出城尋找奧地利人決戰,發生嘩變的幾率都比獲勝的幾率更大。

實際上,從戰爭爆發到現在,德爾福總督已經鎮壓過五次嘩變了,實在是不敢再刺激士兵們脆弱的神經。

沒有辦法,烏合之眾就是這樣。城內的白人士兵,大部分都是從殖民地臨時征招的,要不就是倫敦政府從各殖民地抽調的援兵,正規軍只是少數。

在倫敦政府很多人看來,壓制陸軍比這次戰爭更加重要。原時空的英布戰爭,打得那么爛,實際上也是倫敦政府壓制陸軍的結果。

如果是正規軍,並且有一倍的兵力優勢,德爾福總督也不至於打得這么窩囊,從頭到尾都是被人壓著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