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968 字 2020-07-01

奧地利的殖民體系也不是無懈可擊,奧屬非洲我們動不了,中美洲地區也不好動,別的地區就不一樣了。」

財政大臣拉路克·羅伊德問道:「聽起來這項計劃很不錯,不過我們的利益在哪里,總不能花費這么大代價,什么收獲都沒有吧?」

英國外交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要壓制奧地利沒有問題,但也不能損害不列顛自身的利益。

拉攏歐洲各國可不是一句話的問題,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即便是小國幫忙搖旗吶喊,那也需要出場費,這都是有成本的。

尤其最後的辦法,直接從奧地利殖民地下手,需要的投入更大。

收益不提也罷,奧地利最肥沃的殖民地動不了,剩下的殘羹冷炙,根本就看不到回報。

阿拉斯加那是冰塊,最多有點兒皮草,或者是去捕幾條魚。如果不列顛有興趣的話,早在上個世紀就收入了手中,根本就不用等到現在。

巴塔哥尼亞也好不了多少,西班牙人都放棄的殖民據點,顯然又是賠本買賣。

阿根廷和智利對這片土地倒是有幾分興趣,只不過膽子不夠,不敢從奧地利手中搶,或者說是誘惑力不足。

奧屬南洋相對肥沃一些,只是奪取成本太高了,周邊連打手都找不到,除非英國人親自上。

不過考慮到成本問題,就算是計劃成功了,不列顛也賠錢了。不僅僅只是賠錢,還收獲了一個敵人。

把奧地利打壓了下去,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最麻煩的是沒打下去,逼得法奧兩國進一步靠攏,那才虧大發了。

麥克林站了起來,走到懸掛地圖跟前,用手畫了一個圈。

「這是現在奧地利的地圖,和第一次近東戰爭相比,足足增加了一倍。」

隨及又在地圖上一點:「這里是蘇伊士運河,一旦奧斯曼帝國完蛋,奧地利的勢力就連成一片,影響力擴散到了印度洋。

蘇伊士河一面是奧地利的西奈半島,一面是法國人的埃及。地中海的第二個出口,沒有我們什么事,想必大家都有想法吧!

這次行動或許傷不到奧地利的元氣,至少可以把手伸進蘇伊士運河,把法奧兩國共管變成英法奧三國共管如何?」

蘇伊士運河法奧兩國看得很緊,根本就不給英國人插手的機會,想要插足進去就必須先離間法奧關系。

倫敦政府一直在努力中,只不過收效甚微。巴黎政府中親英派雖多,但是親英不等於他們就要賣國了。

拿破侖三世也不是省油的燈,涉及到蘇伊士運河的問題,根本就不和英國談。談的余地都沒有,何況是插一手呢?

奧地利就更不用說,弗朗茨都把蘇伊士運河當成命根子。維也納政府想的都是如何獨霸蘇伊士運河,讓英國人插手,怎么可能呢?

……

巴黎,卧病在床的拿破侖三世已經顧不上近東戰爭了。他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大臣們根本就不敢拿這些問題煩他。

萬一匯報的時候皇帝受刺激領了盒飯,那就成為了罪人。現在的拿破侖三世,可不是原時空那位被趕下皇位的倒霉蛋,法國民眾還是擁護皇帝的。

就算是小皇帝大度不計較,外面的唾沫星子也能夠殺人。總之,皇帝養病遠比近東戰爭重要。

主持政務的歐仁皇儲,受拿破侖三世影響,不確定的情況下就選擇「穩」,以不變應萬變。

喊喊口號可以,巴黎政府一直都在呼吁雙方克制,實際行動就算了。似乎是對倫敦政府馬首是瞻,等著英國人行動,他們好搖旗吶喊。

法國人這種不動如山的做法,令英國人感到萬分棘手,沒有這個打手沖鋒陷陣,他們真的不習慣啊!

……

維也納宮,弗朗茨放下了手中的報紙:「普魯士人還沒有行動么?」

英法的反應在弗朗茨意料之中,可是柏林政府的做法,讓他有些看不懂了。

如果說普魯士人對波蘭沒有野心,打死弗朗茨也不相信。可是有野心就該行動啊,千載難逢的機會都出現了,柏林政府一點兒動靜都沒有,這算什么事?

難道威廉一世看穿了他的計劃?這也不對,就算是普魯士人看穿了計劃,他們也不可能拒絕吞並波蘭。

就算是擔心波蘭民族主義太強,這也不影響兩國共君。大不了運行兩套政府班子,雙方各管各的。

這種例子多得去了,原時空奧匈帝國就是共君體制的升級版,也是統一帝國的退化版。

情報頭子泰倫:「沒有。我們已經盯住了柏林政府,截止到目前為止,他們都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對了,最近一段時間,柏林王宮中的會議比較多,有時候還會開到深夜。普魯士人嚴格封鎖了消息,具體會議內容沒有人知道。

根據情報人員觀察,參加會議的人出來後,神情都比較嚴肅,有人還陰沉著臉。初步判斷,應該是發生過爭議。」

有異常舉動就好,最怕的是什么動靜都沒有。對大國來說,只要自身不犯大的錯誤,外界是很難將其擊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