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登陸戰(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988 字 2020-07-01

薩爾圖斯中校反對道:「不行,在叢林地區或許有效,但是在薩瓦港口內,出現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是給敵人制造靶子么!」

中年軍官臉色一沉,反唇相譏道:「有沒有效,要試過了才知道。我們可以人為暴露一些假目標,吸引敵人飛艇轟炸,這些小變化沒有那么容易被注意到。」

厄茲居爾少將揉了揉額頭,手下人的矛盾他是樂見其成的,只有手下人斗了起來,他的權威才可以完美的保障,但那是非戰爭時期。

現在敵人隨時都有可能打過來,內部矛盾就很可怕了,一個不好就會帶來滅頂之災。

……

兵貴神速,既然決定從阿瓦地區登陸,自然不會給敵人留下准備時間。在轟炸後的第三天,聯軍就做好了登陸准備。

1874年4月18日,在奧地利飛艇、軍艦的掩護下,五萬俄軍向阿瓦地區發起了登陸作戰。

轟鳴的炮聲響起,飛艇也呼嘯而至。硝煙再次彌漫著阿瓦,血與火的吶喊,仿佛在宣泄著大地的悲傷。

飛艇上空朱爾斯上校拿起的望遠鏡俯視著大地,這是他的最愛。轟鳴的炮火聲、爆炸聲,在他看來這是最美妙的樂章。

奧地利飛艇轟炸大隊成立都超過了十年,各項物資都沒有短缺過,卻沒有一份拿得出手的戰績,每一名飛艇兵肩上都有沉重的壓力,他們急需證明自己。

作為總參謀部的唯一直轄部隊,他們游離在陸海軍之外,每年軍費爭奪戰中都少不了被拿出來說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取消飛艇部隊的呼聲在奧地利軍中越來越高,如果不是皇帝陛下的支持,這支部隊已經消失在奧地利軍隊中了。

缺乏戰績,沒有證明自己的價值,這是飛艇部隊最大的短板。軍隊是強者的世界,用戰績的說話比什么都有效。

第二次近東戰爭的爆發,飛艇部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阿瓦大轟炸過後,奧地利軍方都震撼了。

大家第一次意識到了頭頂上的威脅,取消飛艇部隊的說法一夜間煙消雲散。尤其是親眼目睹轟炸現場的海軍,第一時間就向國內打報告,要求裝備防空武器。

有沒有不重要,武器研發也是根據需求進行的。海軍意識到了來自天上的威脅,要裝備防空武器,兵工廠自然會去研發。

作為這支飛艇轟炸大隊的指揮官朱爾斯一直有一個夢想,把飛艇部隊變成空軍,和陸海軍並立。

這非常的困難,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想要實現這一點幾乎沒有可能。陸軍和海軍都會強烈反對,誰也不想多出一個爭奪軍費的競爭對手。

未來戰爭需要空中支援,沒有關系他們搞陸航、海航,現在只是時間短,大家還沒有反應過來,要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提出來。

危機意識,讓朱爾斯對這次作戰格外上心。想要獲得政府高層的支持,拿戰績說話,比任何理由都有說服力。

密集的槍聲響起,即便是在幾百米的高空,朱爾斯上校也可以聽到。透過望遠鏡他還看到一個小不點兒,在幾米之外一閃而過。

瞬間朱爾斯上校就反應了過來,急忙下令道:「命令艦隊升空,飛行高度一千二百米,進行高空轟炸。」

這個時候,已經有兩艘飛艇中彈了,好在這些步槍威力有限,只要沒有擊中要害部位,這點兒傷害還要不了命。

飛艇轟炸大隊升空,下方的奧斯曼軍隊也松了一口氣。就在短暫的對空射擊中,已經出現了多起意外事故。

沒有辦法,不是什么步槍都可以直接對天上放槍的。設計師們在設計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天上的威脅。

一千二百米這個高度,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後膛步槍的有效射程。這個距離不僅命中率大減,子彈的殺傷力也減小了,或者說根本就打不上去。

作為代價,轟炸的命中率也會大幅度降低。很多時候只能賭人品,想要保證命中率最好是低空轟炸。

顯然,敵人有了准備,萬槍齊發對空射擊,朱爾斯上校可不敢下去冒險。

萬一運氣不好,被命中要害一艘飛艇就報銷了。這種奢侈品,整個奧地利軍隊都才幾十艘,他可損失不起。

即便是在高空騷擾也夠了,上一次轟炸中已經摧毀了大部分岸防工事,這不是短短兩三天時間,就能夠修復完成的。

現在又是飛艇轟炸,又是艦炮攻擊,被動挨打的奧斯曼軍隊怎么可能有好日子過呢?

傷亡慘不慘重尚且不知,反正俄國人已經開始搶灘登陸了。在飛艇上,朱爾斯上校通過望遠鏡還可以看到俄軍士兵登陸過後,遭到了暗堡中奧斯曼士兵的襲擊。

角落里冒出來的加特林馳騁沙場,一時間俄軍傷亡慘重。不過這難不倒毛熊,很快架設好了火炮進行反擊。

從俄國人成功登陸哪一刻開始,這場登陸戰就沒有了懸念,無非是付出傷亡大小的問題。

見大局已定朱爾斯上校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命令部隊自由轟炸,遠離港口區域,不要誤傷友軍。」

對整個登陸戰役來說,目前聯軍已經占據了優勢,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不過對正在下方苦戰的俄軍士兵來說,麻煩才剛剛開始。

奧斯曼人並不是那么不堪一擊,很多隱藏的要塞工事,這個時候才暴露出來,給俄軍帶來的慘重的傷亡。

「進攻」的號角已經吹響,無數俄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