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66 字 2020-07-01

受俄軍傷亡慘重的影響,小亞細亞半島的戰爭緩和了下來,聯軍除了繼續騷擾轟炸外,就是偶爾登陸一次搞破壞。

奧斯曼政府想要趁機反攻,可惜現實不允許。剛剛經歷了一次大敗,人員、物資損失都很嚴重。奧斯曼帝國的交通不便,沒有辦法短期內完成補充。

中東戰區,費斯拉夫中將正望著耶路撒冷嘆氣。宗教城市就是麻煩,里面的標志性建築太多,要是不小心打壞了,後面會非常的麻煩。

要不然的話,費斯拉夫早就下令炮轟了。不能使用重火力只是一方面,他還必須要控制主力部隊的傷亡。

練兵主要目的是為了練,奧地利不是俄羅斯,可以不把士兵的生命當一回事。

為了減少損失,費斯拉夫中將盡可能的使用炮灰部隊攻城,這也是進展緩慢的原因。

衛兵提醒道:「將軍,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

費斯拉夫點了點頭,轉身進入指揮部。

……

一名青年軍官站了起來,滿臉的愁容,配上稚嫩的臉頰,怎么看都讓人覺得別扭。

「將軍,不能這么強攻了。再這么下去,戰爭還沒有結束,我們手中的軍隊就先損失殆盡了。」

毫無疑問,青年軍官指揮的部隊被當做了炮灰用。土著士兵在奧地利軍隊沒有地位,平常時期沒有編制,需要的時候才臨時征招。

費斯拉夫面無表情的回答道:「瑞克少校,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不怕犧牲是軍人的本質,你要做得是學會適應。

如果擔心部隊傷亡大,那就自己要想辦法把傷亡降下來,而不是在這里向我報怨。

現在你指揮的是殖民部隊,這樣的傷亡我們可以不在乎。如果有一天你指揮的是正規軍,這個傷亡數字,已經可以送你上軍事法庭了。」

犧牲的是炮灰,費斯拉夫自然不在乎。如果正規軍損失那么大,他就要想想怎么和國內解釋了。

實際上,弗朗茨也不在乎士兵傷亡,但是傷亡必須要有價值。如果是軍官的決策失誤,導致部隊損失慘重的,即便是贏得了戰爭,仍然需要追究責任。

相比之下,炮灰部隊的地位就低的多了,死了再招就行了,維也納政府根本就不會過問。

這次戰爭,除了耶路撒冷外,就是通過實戰培養青年軍官的指揮能力,基本上都高配了。

比如說:瑞克就是殖民部隊的一名師長,要不然一名少校,還沒有資格出現在軍事會議上。

瑞克的青年軍官急忙解釋道:「不是的將軍,我只是認為這種盲目進攻沒有意義。

在不能使用重炮的情況下,我們這樣強攻,很難取得效果,或許換一種更有效的攻城方式。

比如說:就地征招青壯,讓奧斯曼人自相殘殺,削弱城內守軍的士氣。或者是驅民入城,消耗敵人的糧食。」

這兩種辦法,實際上在之前的軍事會議上已經有人提過了。被否決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因為名聲。

為了撈取政治資本,維也納政府已經喊出了收復聖地的口號。不甘寂寞的羅馬教廷,也自發跳出來搖旗吶喊。

一大幫不怕死的戰地記者,從歐洲大陸來到了這里。奧地利軍隊的一舉一動,都被無數人的目光盯著,費斯拉夫中將自然不會采取極端措施。

這種做法自然有人不理解,這年頭大家的名聲都不好,奧地利在殖民運動中手段同樣不干凈,何必在乎名聲了。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費斯拉夫搖了搖頭:「不行,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同一般,我們必須要考慮國際影響。

如果你們手中的士兵傷亡超過了三分之一,可以先暫停攻城,我們已經切斷了水源,里面的人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這次戰爭就是一次實戰訓練,把你們學習的知識,活學活用到戰場上,損失是其次。」

看似輕松的回答,實則充滿了無奈。把希望寄托在敵人的准備不足上,這可不是一名將領應該做的。

可現實需要,費斯拉夫已經將情況匯報給了維也納政府,得到的是答復是:耶路撒冷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沒關系,奧地利不差這點兒時間,但國際聲譽萬萬不能壞。

又一名青年軍官提議道:「要不我們放開一條口子,派人散播謠言,鼓動當地的***教徒進入耶路撒冷保衛聖地。

還有我們抓到俘虜,也可以制造機會,讓他們逃回耶路撒冷。無論城內的守軍接不接納,對我們都有利。」

這種隱晦的手段,看起來就要文明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