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倫敦會議(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745 字 2020-07-01

自從法國人吞並意大利地區後,倫巴第、威尼西亞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一下子陷入了低潮。

這一輪社會毒打,讓很多人清醒了過來。當地的資本家不在支持獨立運動,反而積極向奧地利靠攏。

最近幾年,奧地利語言文字在當地普及速度一下子快了起來。街頭的報紙、書籍、廣告都是奧地利文,傳統的意大利文被棄用。

社會風氣已經發生變化,不會奧地利語會受到鄙視,在城市中已經寸步難行,沒有任何資本家會雇佣不會奧地利語的工人。

拿破侖三世去世前,一度想要效仿奧地利的民族融合政策,可惜剛剛開始就被迫放棄。

社會主義皇帝也不好當,提高了社會福利待遇,財政上開銷不可避免的增加了。

除了財力上的問題外,還有意大利地方政府的抵制。法國人強制吞並了意大利地區,卻沒有辦法把當地的官員全部換成法國人。

沒有地方官員的配合,中央政府的政策怎么執行的下去呢?

這一點和倫巴第、威尼西亞不一樣,弗朗茨推動民族融合的時候,當地有幾十萬德意志人,還有一批忠於哈布斯堡王朝的貴族,不聽話就換人,不愁沒有支持者。

全都意大利人,這讓法國政府怎么換?就算是換了人,人家照樣消極怠工。想要在當地建立一個忠於法蘭西帝國的政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拿破侖三世無法執行下去的民族融合政策,現在到了拿破侖四世手中,只會更加困難。

無法真正實現民族融合,大法蘭西就是一個火葯桶,隨時都有可能爆炸。

有弱點的敵人不可怕,法國人有這么明顯的弱點,弗朗茨自然不會擔心法蘭西做大。

……

德意志聯邦帝國本身就是笑話,弗朗茨從來都沒有擔心過這個聯盟會成為威脅。

當初歐洲各國要把他們強行升格為帝國,除了德意志聯邦內部存在王國外,更多的還是擔心奧地利和平演變實現統一。

英國人再怎么挑撥關系,也改變不了雙方文化同源的本質。統治階級也要考慮民眾的感受,普魯士王國沒有辦法擺脫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影響,何況是德意志聯邦帝國呢?

……

受英國政府號召,1874年7月16日,歐洲各國在倫敦召開國際會議,商議解決目前正在進行俄波戰爭、近東戰爭。

奧地利駐倫敦使館中,英奧兩國正在進行密談。

英國外交大臣麥克林侯爵:「公使閣下,這個世界需要和平,而一個穩定的歐洲是世界和平的基礎。

在維持歐洲穩定的問題上,我們兩國的利益是一致的,現在需要貴國拿出更加積極的措施,為了歐洲穩定做出貢獻。」

奧地利公使胡梅爾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的咖啡:「大臣閣下,我們也很樂意為世界和平努力,但事實告訴我們,世界和平需要大家共和維護。

維護歐洲大陸的穩定是所有歐洲國家共同的責任,而不是一兩個國家的責任。為了歐洲穩定,我們做得已經夠多了。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有時候做得太多,反而會起反作用。偶爾放任一下,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毫無疑問,胡梅爾是在說梅特涅時代。當年維也納政府可是歐洲秩序的積極維護者,然而奧地利維護歐洲穩定,最大的利益卻被英國人拿走了。

反法戰爭過後,歐洲穩定了三十年,為英國海外殖民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努力維護歐洲秩序的奧地利,卻把自己鎖在了歐洲大陸,無力進行殖民擴張。

直到弗朗茨繼位過後,維也納政府放棄了梅特涅的歐洲平衡戰略,才有趕上了殖民擴張的列車。

麥克林不為所動,若無其事的說:「那可不一定,放任局勢發展也是有風險的。一旦局勢失控,大家的損失還會更大。

與其任由局勢發展,不如主動出擊。想必貴國也不想看到法國人繼續擴張下去。

如果讓他們拿到了萊茵蘭地區,恐怕比利時也難以保全,就連德意志聯邦帝國也會被他們割上一刀。」

這是必然的結果,拿到了萊茵蘭地區的資源,法蘭西的實力會進一步壯大。

到時候想要阻止他們兼並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幾乎沒有可能。對奧地利來說,這已經超過了容忍的底線。

胡梅爾點了點頭:「全歐洲都不想看到這種事情發生,我們自然也不例外。不知道貴國有什么計劃,只要能夠阻止這件事情發生,我們很樂意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