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53 字 2020-07-01

計劃沒有變化快,看著只是吵吵吵,就是不見動靜的法國政府,弗朗茨不得不承認自己判斷失誤。

桌子被掀翻了,可少了法國人這個主角參與,局勢並沒有向弗朗茨預料中那樣發展。

巴黎政府看似上演了一場鬧劇,實際上恰好是最符合法蘭西利益的選擇。

現在法國需要的是低調,盡可能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要是這個時候跳出來爭奪萊茵蘭地區,正在鬧別扭的英奧兩國馬上就會放棄成見,一起打壓他們。

法蘭西實力雄厚,恰好和萊茵蘭地區相鄰,地緣政治決定了這個問題繞不來法國人。巴黎政府不表明立場,反而受到了各方的拉攏。

維也納宮,看著手中的情報,弗朗茨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次掀翻桌子,奧地利究竟是賺了,還是虧了,現在還說不清楚,不過普魯士王國肯定是賺了。

要是按照英國人的計劃,在國際會議上突然發難,就只有德意志聯邦帝國一個買主。

強買的生意,自然比不上兩個買主競爭價錢高。估摸著賣掉萊茵蘭地區,柏林政府的財政危機就過去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柏林政府已經放出消息,有意出售萊茵蘭地區,現在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帝國都表示出了興趣。

不過比利時缺乏列強支持,除非能夠獲得法國人的支持,要不然就算是普魯士人想賣給他們,這筆交易也很難完成。

德意志聯邦帝國也出現了問題,帝國議會上已經有人提出萊茵蘭地區的歸屬問題,很多邦國代表都已經明確提出萊茵蘭地區必須以邦國形勢加入。

如果不是喬治一世及時宣布休會,或許現在議會已經做出了決定,斷掉了中央政府直轄的可能。」

(德意志聯邦帝國喬治一世即:漢諾威喬治五世,原時空漢諾威已經滅亡,沒有這個君主)

看得出來,韋森貝格還在為德意志聯邦議會慢了一步感到遺憾,要是已經做出了決議,那么奧地利的目標也就達成了。

至於支持比利時獲得萊茵蘭地區,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幌子。原因非常的簡單,比利時和法國靠得太近了。

如果沒有法蘭西支持,或許他們還有競爭的機會;要是獲得了法國人的支持,他們連爭奪的機會都沒有。

法國人不是做慈善的,既然支持了比利時,那么勢必要獲得回報。

要是普魯士王國前腳把萊茵蘭地區賣給了比利時,轉身比利時又把上面的資源送給了法國人,那不是白忙活了么?

從工業發展上來說,萊茵蘭地區的資源對法蘭西的價值,還在意大利地區之上。

拿破侖三世拿下意大利地區,除了增加領土、人口、市場外,資源上幾乎沒有任何收獲,反而讓法蘭西的資源危機更加嚴重。

沒有占領意大利地區前,不需要巴黎政府為意大利地區的能源操心。現在不一樣了,這些問題變成了法國人自己的問題。

法蘭西每年都需要從外界進口數十萬噸煤,這個數字還會隨著工業發展持續攀升。

短期內對法國經濟的影響或許不明顯,要是過上十年八年,法國的重工業就要掉隊了。

原時空法國變成了高利貸帝國,就是本土資源不足,需要從外界進口拉高了工業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高了,銷售價格不得不隨之提高。這導致很多法國工商業產品在國際上喪失了市場競爭力,逼得資本家們不得不轉型。

出於遏制法國人目的,獲得萊茵蘭地區的國家,就不能親法,這是原則性問題。

毫無疑問,這方面德意志聯邦帝國做得更好,外交上一直在英奧兩國中徘徊,比在英法兩國中搖擺的比利時靠譜。

費利克斯首相:「先看比利時的選擇吧!如果比利時人有野心,想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能和法國人說不,那么把萊茵蘭地區給他們也不是不行。

我們也需要一顆遏制法蘭西的釘子,沒有一定實力是不行的。本來普魯士是最好的選擇,可是他們發展太快了。

如果不是我們需要德意志統一戰略做掩護,其實讓漢諾威獲得萊茵蘭地區,整合德意志聯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欲要取之必先與之,漢諾威整合德意志聯邦實際上並不影響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

因為等弗朗茨覺得時機成熟,可以動手的時候,奧地利已經擁有世界霸主的實力,不懼被群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