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里(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967 字 2020-07-01

發生在巴拿馬地區的「誤會」實在是太大了,一次意外的武裝沖突都能干掉一個師,這種事情說出去都沒人敢信。

解釋就是掩飾,不會有任何作用。事發後不久,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就宣布為此事負責,實際上也是弗朗茨干預的結果。

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還可以避重就輕,盡可能的挽回國際聲譽,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追究責任自然是不存在的。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的做法並沒有錯,這年頭的殖民帝國就這作風。

類似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只不過影響沒有這么大,哥倫比亞不僅是獨立國家,更關鍵的這是一個白人國家。

對這種事情,歐洲民眾一直都非常敏感,尤其是眾多小國,更是物傷其類。

在很多人看來,今天他們不站出來替哥倫比亞說話,沒准明天就有類似的事情落到自己頭上,也沒有人肯出頭。

就和原時空的英布戰爭差不多,奧地利也被輿論噴的狗血淋頭,國外的使館門口都圍著示威人群。

當然,主動承擔責任的做法還是有用的,讓維也納政府的國際形象看起來沒有那么糟糕。

噴就噴吧,這年頭的列強誰沒被噴過啊!反正大家也就是嘴上說說,不可能真的采取行動。

相比維也納政府的淡定,弗朗茨反應就要強烈的多了。如果奧地利也孤懸海外,弗朗茨也可以不在乎國際聲譽,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糟糕的戰略位置決定了奧地利必須要做擁有一個良好的國際形象,以便在外交上獲得更多的選擇。

……

「巴拿馬政府籌備的怎么樣了,我們什么時候能夠撤軍?」弗朗茨關心的問

殖民大臣斯蒂芬:「陛下,巴拿馬政府已經組建完成,隨時都可以宣布獨立。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缺少自保的武裝力量,一旦我們撤軍,他們很難擋住哥倫比亞政府的反撲。」

巴拿馬地區想要獨立也沒有那么容易,原時空還是美國人親自出兵干涉,哥倫比亞政府迫不得已才無奈退讓的。

這不是沒有代價的,美國人不惜一切代價,那是巴拿馬運河對他的至關重要。

奧地利就不一樣了,奪取巴拿馬地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搗亂,讓巴拿馬運河無法順利通航。

價值不一樣,能夠付出的代價也不一樣。為了巴拿馬地區,搞得南美各國兔死狐悲,一起抵制奧地利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種背景下,在策動巴拿馬獨立運動的同時,奧地利必須要盡可能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換句通俗的話講那就是:當了婊子,還想要立牌坊。

弗朗茨詫異的問:「不是有種植園主么?難道他們的力量,還沒有辦法抵擋哥倫比亞入侵。」

巴拿馬地區還沒宣布獨立,弗朗茨就先把哥倫比亞政府鎮壓叛亂的軍事行動定義為「入侵」,政治意義不言而喻。

斯蒂芬皺了皺著眉頭,解釋道:「陛下,南美地區的情況很特殊,移民大部分來自於南北戰爭時期那次移民,缺少貴族中堅力量。

奧屬中美洲地區被我們長期經營,這方面的缺陷逐漸得到了彌補,軍事實力尚可。

巴拿馬地區就不一樣了,當地沒有大種植園主、大殖民公司,之前又不在我們控制范圍內,沒有辦法在當地組織軍事訓練……」

弗朗茨聽明白了。南北戰爭時期的移民,很多人都是為了躲避戰爭才跑路的,這意味著當地民眾的戰斗欲望不強烈。

「缺少貴族中堅力量」,換句話說就是缺少軍官。

沒有「大種植園主、大殖民公司」,意味著當地沒有強大的地方武裝力量。

沒有「組織軍事訓練」,意味著現在征的兵,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或者是剛剛走出車間的工人,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訓練。

這么多原因加起來,就意味著即將獨立的巴拿馬地區,軍事力量非常薄弱,短時間內無力和哥倫比亞政府軍抗衡。

實際情況可能還會更糟糕,所謂的哥倫比亞政府殘暴統治,剝削壓迫當地民眾,本身就是政治需要出現的,真實性有幾分還有待考證。

巴拿馬獨立組織是奧地利一手包辦的,能不能獲得當地民眾的支持,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提供的資料,同樣也參雜了個人情緒。完全造假他們還沒那么大膽子,進行藝術加工還是少不了的。

這種事情,屬於官僚集團的本能,根本就沒辦法杜絕。不要說這個通訊不變的時代,即便是到了互聯網時代,同樣是屢禁不止。

「現在的國際局勢,我們不適合直接占領巴拿馬地區,撤軍是早晚的事情,並且這個時間越早越好。

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殖民部有什么計劃?」

殖民大臣斯蒂芬:「我們正在組織移民,經過殖民政府的努力,目前已經說服十幾支殖民團隊移民巴拿馬地區。

這些民間武裝力量,將成為前期對抗哥倫比亞政府軍的主力,幫助巴拿馬政府度過最艱難的歲月。」

弗朗茨點了點頭,這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卻是眼下最適合奧地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