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2080 字 2020-07-01

可惜哥倫比亞政府實力有限,占據這條黃金水道,就如同「小孩鬧市抱金磚」。

拉斐爾·努涅斯總統非常清楚,封鎖秘魯只是誘因,奧地利這次動手的主要原因還是窺視這條黃金水道。

看似奧地利迫於國際壓力退出了巴拿馬地區,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開始,或者說是一次試探。

巴拿馬地區的守軍沒有擋住敵人的兵鋒,就再也沒人能夠阻擋奧地利的野心,哥倫比亞未來的日子注定不會好過。

打開窗戶,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拉斐爾·努涅斯緩緩問道:「巴拿馬獨立組織的情報收集了多少?」

中年男子無奈的回答道:「很遺憾,總統先生。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我們的人根本就來不及混進去。

現在搜集到的資料,只是他們自己暴露在明面上的。

在此之前,我們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組織。疑似和之前的巴拿馬共和國有關,並且和奧地利牽扯的很深。

在奧軍的故意縱容下,這個組織已經取代了原來的巴拿馬地方政府,並且組建了自己的軍隊。

這些部隊都是以民兵形式存在,這些部隊主要以德裔為主,軍官大都是奧軍退役官兵。

總兵力大約在1.5萬人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幾個團,直接是民間武裝改變的,這些人都是剛剛移民過來的殖民團隊。」

明知道奧地利政府在背後支持巴拿馬地區獨立運動,拉斐爾·努涅斯也只能裝糊塗。

不捅破這層窗戶紙,維也納政府要顧及國際影響,只能暗地里給叛軍提供支持,支持力度有限。

要是撕開了這層窗戶紙,維也納政府除了面子難看外,更大的可能還是厚著臉皮,直接承認巴拿馬政權的合法性。

這年頭列強的承認,也是一個國家取得獨立主權的重要因素。

拉斐爾·努涅斯非常清楚,前不久封鎖秘魯的政策,不僅得罪了奧地利,同樣也得罪死了法蘭西、秘魯、玻利維亞。

只要有人帶頭,這些國家都會承認巴拿馬獨立。如果再加上受法奧影響嚴重的國家,也跟著承認巴拿馬地區獨立,搞不好這個數字能夠過半。

巴拿馬地區原本就存在過巴拿馬共和國,後來才並入哥倫比亞的,有這歷史淵源在,要是全世界一半的國家承認巴拿馬獨立,那就真的獨立了。

這么一來,鎮壓叛亂的軍事行動,演變成了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拉斐爾·努涅斯:「給我繼續查,必須要搞清楚巴拿馬獨立組織的領導者,以及他們和奧地利的關系究竟有多深。

最好能夠找到奧地利操縱巴拿馬獨立組織的證據,要不然英國人是不會介入的。」

沒辦法英奧兩國還是盟友,必須要遵守游戲規則。

南美戰爭中約翰牛給智利拉偏架,維也納政府都只是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除了在扣押船舶的問題上抗議了幾句外,大多數時候都是默認。

就如同前面的「巴拿馬意外交火誤會」一樣,英國人也只是在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倫敦政府可是相信「誤會」的。

通過盟約約束,限制大家斗爭的范圍,必要的時候還會互相包庇,這是英法奧三國同盟能夠維系下來的主要原因。

哥倫比亞想要讓英國人出頭,實際上也是一廂情願。就算是拿到了證據,倫敦政府最多也就不痛不癢的譴責幾句。

這是利益決定的,也是實力決定的。巴拿馬運河還沒通航,戰略價值還沒體現出來,不值得他們和奧地利對上。

更何況在巴拿馬地區,英國人也沒有抗衡奧地利的實力,即便是加上哥倫比亞共和國也很勉強。

別看奧屬中美洲殖民地不咋地,那也看和誰比。和歐洲各國相比,那肯定是一個小弟弟,前十都進不去。

但是在美洲大陸,奧屬中美洲殖民地的軍事實力絕對可以排名前五,在海路暢通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進前三。

凡事都要靠對手襯托,南美都是農業國家,人口少得可憐,種族矛盾還非常的嚴重,戰斗力自然不咋地。

……

哥倫比亞民眾慶祝這一偉大勝利的同時,歐洲輿論也引起了大地震,報紙銷量是蹭蹭的往上漲。

媒體眾說紛紜,只不過評價就好壞參半了,主流媒體主要分成了兩波,支持的認為:奧地利政府主動支付補償金,是勇於承擔責任、尊重其他國家主權的表現。

反對派的則認為:這是純粹的政治「作秀」,迫於國際壓力才做出的讓步,這是國際輿論的勝利。

不過這種勝利並不徹底,將侵略戰爭美化成為了「意外沖突」,侵略者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並且指出今後國際斗爭中這種「誤會」,還會層出不窮。

除了主流的觀點外,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論調。

比如說:抨擊維也納政府怯弱,對小小的哥倫比亞都要讓步,丟了歐洲列強的臉。

……

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專家學者們在報紙上各抒己見、大打嘴仗。這里面有多少水軍,就沒有人知道了。

總之,吵著吵著話題就被人帶歪了。先是從「巴拿馬意外交火的誤會」到正在進行的「鳥糞戰爭」,接著是英法奧三國南美博弈,最後又跑回了普俄戰爭。

討論的話題多了,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和正在進行的戰爭相比,已經塵埃落定的「誤會」事件,從「新聞」變成舊聞,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