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324 字 2020-07-01

事情的發展往往都有兩面性,在經濟危機肆掠歐洲大陸引發局勢動盪的同時,也加快了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里昂的槍聲響起,法國政府就陷入了內交外困中;意大利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更是令牛逼哄哄的大法蘭西帝國陷入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為了改變自身所處的不利政治外交局面,法國人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局勢,巴黎政府不得不在裁軍問題上做出讓步。

沒有法國人的阻擾,接下來裁軍會議,進展的格外順利。

1882年1月21日,英法俄奧等15個歐洲國家簽訂了《限制陸軍軍備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各國陸軍規模如下:

俄羅斯帝國50萬;

奧地利48.6萬;

法蘭西38.2萬;

西班牙24.6萬;

德意志聯邦帝國15.6萬;

不列顛11.6萬;

北歐聯邦9.8萬;

比利時4.8萬;

荷蘭3.3萬;

瑞士3.2萬;

葡萄牙2.8萬;

普魯士2.8萬;

希臘1.8萬;

黑山0.36萬;

……

總體上來說,這份軍備條約還是根據各國綜合實力,兼顧區域軍事平衡搞出來的。

普魯士王國的份額低,那是柏林政府窮,養不起太多的軍隊。

早在半年前,柏林政府就已經開始策劃裁軍了,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辦法說服軍方同意。

好不容易趕上了限制軍備條約,政府自然不會替軍方爭取配額。

國際條約簽訂,造成了既定事實,普魯士軍方再強勢也必須要遵守,戰敗的普魯士沒有資格鬧幺蛾子。

限制軍備條約簽訂,飄盪在歐洲大陸上戰爭陰影一下子消失了。至少在接下來的十年,大家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限制了陸軍數量,大國的優勢雖然依舊明顯,但在各國的相互牽制下,卻喪失了吞並小國的能力。

沒錯,主要針對的就是法蘭西。裁軍完成後,法國人的兵力保護自身安全尚可,想要繼續擴張就不夠用了。

明知道被針對了,法國人也只能接受。這個時候,拿破侖四世不得不收斂野心,以避免遭到內外夾擊。

軍備條約限制的只是歐陸本土,海外殖民地軍隊被大家默契的忽略了。這不是為了留後門,而是現實需要。

被忽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維護殖民體系的現實需要,沒有足夠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大部分殖民地軍隊戰斗力都有限,不受大家的重視;

最後、時代生產力限制。海外的軍隊想要運送到歐洲大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經濟上還不如直接擴軍算了。

軍備條約簽訂過後,後面的事情就好商量了。

維也納體系的宗旨就是:歐洲各國共同為各自本土安全提供擔保,以維護歐洲大陸和平與穩定。

在這個反戰浪潮高漲的時代,各國政府都沒有在歐陸發起戰爭的興趣,自然不會拒絕這樣的條約。

大家爭議主要是細節上的,總體上來說,歐洲各國都是愛好和平的。就算是政客們不愛,國際局勢、歐洲民眾也會讓他們愛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