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2228 字 2020-07-01

經歷過巴黎革命,拿破侖四世對可能動搖自身統治基礎的經濟危機,可是警惕萬分。

「國內經濟持續惡化,經濟部有什么計劃?」

略加思索過後,經濟大臣艾爾莎慎重回答道:「這次經濟動盪主要是受埃及叛亂的影響,棉花產能大幅度下跌。

加上今年北美地區遭遇旱災,多個聯邦州棉花減產,國際市場上棉花價格大漲已成定局。

經濟部建議政府暫時免除棉花進口關稅,降低紡織企業進口原材料的成本,同時給他們發放低息貸款度過難關。」

降低關稅,就能行么?

答案是:否定的。

國際市場上棉花量供應不足,這就意味著必然有企業采購不到足夠的棉花。

資本合作也是要講先來後到的,從事棉花批發的資本家,在差不多的價位下,肯定會優先選擇和靠譜的老顧客合作。

很多供應合作關系,都持續了數年,乃至於數十年,根本就不是後來者能夠輕易撬動的。

這些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不列顛,作為後起之秀的法國棉紡織業,更多的還是占據埃及這個棉花產地過後,才發展起來的。

除非能夠出高價搶購,要不然法國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根本就收購不了足夠的棉花。

正是因為知道這一切,很多企業才在儲備的棉花沒有耗盡前,就提前宣布裁員、減產,以應對接下來的危機。

外交大臣特倫斯·布爾金提醒道:「沒有這么簡單,國際棉花批發商不是傻子,這么好的機會,他們不可能不敲竹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可能會以此為要挾,讓我們永久性的廢除棉花進口關稅。」

關稅壁壘也是法國棉花種植園經濟能夠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額的關稅,令原本廉價的棉花,進入法國市場後喪失了競爭力,本土的種植園商人大發橫財。

在利益的驅勢下,近些年投資棉花種植園的資本家,也在不斷增加中,法國人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棉花自給自足。

這就損害了海外棉花種植者、批發商利益,大家對這片市場是望眼欲穿。

平常時期自然沒什么,以法蘭西的強大,不是這些利益集團能夠撼動的。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法國的棉花供應鏈出現了問題,不得不從國際市場上想辦法。

經濟大臣艾爾莎反對道:「廢除棉花進口關稅是不可能的。沒有足夠的利益刺激,國內的資本家根本就不會將錢投入到棉花種植園上。

況且,這也不僅僅只是棉花的問題,還涉及到了其它產業。

一旦在這里妥協了,後面要求我們廢除關稅的呼聲,還會層出不窮。

以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必須采取關稅壁壘,保護國內的民族工業。」

這是事實,在此前的經濟危機中已經得到了證明。參與國際競爭,法蘭西現在真的還不行。

財政大臣羅伊·弗農:「不光是如此,最近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外匯儲備量急劇下跌。

現在要從外界大量采購棉花,這勢必又要消耗大量的外匯,帝國的外匯儲備量已經陷入了非常危險的地步。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持有英鎊3187.6萬,持有神盾6542.3萬,加上其它的小眾貨幣,總計約合17.8億法郎。」

自從巴黎革命槍響,法國經濟就長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靠著關稅壁壘,好不容易才實現了貿易平衡,好日子沒過幾天,現在又陷入了逆差狀態。

長期的資金外流,顯然不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想辦法扭轉貿易逆差,已經成為法國政府眼下的一大難題。

經濟大臣艾爾莎:「侯爵說得不錯,想要恢復國內經濟,我們必須要想辦法擺脫貿易逆差的局面。

增加出口暫時不用想了,就算沒有關稅阻礙,我們的工商業制品在國際上也缺乏競爭力。

短時間內,想要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減少外匯支出。

目前我們進口的大綜商品,主要是:糧食、煤炭。

本土煤產量不足,北非也沒有找到大型煤礦。唯一控制在我們手中的大煤礦,還遠在中南半島。

不過想要滿足本土所需,產能還是遠遠不夠,況且還要承擔高額的運輸成本,自給自足根本就不可能。

唯一能夠想辦法的就是糧食,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都有適合農業生產的地區,只要開發出來滿足國內所需根本就不是問題。

投資糧食種植回報率太低,資本家們不會參與,只能以政府投資為主。

這也是一件好事,只要我們控制好這個度,就能夠保證在不損害國內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實現糧食自足。

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外匯開銷,還可以打擊我們在歐洲大陸的競爭對手,保障糧食戰略安全。」

自從提出非洲農場計劃後,艾爾莎就成為了這一政策的鼓吹者,不斷的宣揚其中的好處。

當然,這只是外界的看法。實際上,艾爾莎這么做,更多的還是迫不得已。

退出自由貿易體系也是有利有弊,在獲取好處的同時,也需要承擔這一政策帶來的弊端。

你限制我,我自然要限制你。受高關稅的影響,法蘭西工商業出口額銳減。

這都只是小問題,靠貿易保護,趕走了國際競爭者,本土市場留下的份額,已經足夠資本家們彌補損失了。

可是法蘭西還是一個工業原材料進口大國啊?

前些的非洲大開發戰略,就是法國政府想要擺脫對外界依賴的措施之一。

雖然因為資金投入不足,北非開發進展緩慢,可從成果上來看,還是算成功的。

包括棉花在內的多種經濟作物,法蘭西都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就算沒能自足,對進口需求也減少了。

然而這還是不夠,不是所有的資源,都是能夠自我造血的,煤炭和糧食依然是硬傷。

對不可再生的煤炭,艾爾莎自然無能為力。面對貿易逆差,他只能選可以解決的糧食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