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危機(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543 字 2020-07-01

聖彼得堡,自從收到法國人大農場計劃的消息後,亞歷山大三世的臉上就很少再出現笑容。

現在又收到了英國議會通過《糧食自足計劃》的消息,亞歷山大三世的心情怎么樣,可想而知。

沒有辦法,糧食出口對俄羅斯帝國實在是太重要了。不僅占據了國家外匯收入的最大比重,還牽扯到了數千萬人的生計。

從亞歷山大二世完成農業改革開始,俄羅斯帝國就陷入了糧食供大於求的窘迫中,除了普俄戰爭那幾年外,沙皇政府每年都要為糧食銷路而發愁。

這和亞歷山大二世時期的一道法令有關系。

當時在准備第二次普俄戰爭,政府需要籌集軍糧,又恰好趕上了農業危機,民間糧食滯銷民眾無錢繳納稅收,亞歷山大二世就下令允許農民用糧食繳稅。

這一政策,讓沙皇政府最短的時間內,籌集到了足夠的軍糧,為贏得第二次普俄戰爭奠定了基礎。

後遺症就是沙皇政府每年都要收到一大批的糧食,尤其是偏遠地區,幾乎所有的農民都拿糧食繳稅。

想要再改回去已經不可能了。俄國的交通可是非常糟糕的,偏遠地區的糧食根本就賣不上價,某些地區甚至根本賣不出去,遠不如直接繳納實物劃算。

要是廢止這道法令,就是在和幾千萬農民作對,這種事情亞歷山大三世自然不敢干。

要是在數十年前,沙皇政府手中有這么多糧食,早就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橫掃歐洲大陸了。

可惜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沙皇政府最想要的就是把糧食變現。

國內是不用想了,本身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就不高,再把這么多糧食放出去,糧食市場非得崩盤不可。

國際上也是糧食產能過剩,加上政治上的因素,俄國的糧食出口之路並不順利。

如果不是奧地利牽頭搞了糧食出口同盟,大家一起削減糧食出口量,穩定了糧食價格,估計國際市場早就被玩兒壞了。

國際糧價穩定後,沙皇政府也只是稍微松了一口氣,分給他們的份額,實際上還是不能消化掉政府每年收到的糧食。

當然,剩下的部分也沒有全部浪費。沙皇政府也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說:飼養牲口、釀酒……

前者自然是失敗了,飼養牲口容易,可惜要賣出去就難了。

國內的市場看起來很大,可惜普通民眾窮,能夠填飽肚子都不容易了,根本就消費不起。

國際市場雖然要更大一些,問題是活著的牲口運輸起來困難,屠宰後又不能保鮮,腌肉在國際上市場賣不上價。

本來這年頭食品安全就隱患重重,要是再聽到「俄國出品」四個字,估計百分之九十九的消費者都會被嚇跑。

這就是品牌效應,俄國食品就是這么令人放心。

別的國家出口食品,只是可能存在問題;而俄國出口的食品,基本上都存在問題。

這是歐洲民眾用親身經歷得出來的結論。

為了改變這一形象,沙皇政府也進行過努力,但是都在官僚和資本家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化為了泡影。

具體可以參考俄國市場上的肉制品銷售情況,價格高的都是進口貨,國產的都賣不上價。

但凡是經濟情況允許,大家都會購買更加令人放心的進口食品。不光是肉制品,就連面粉也是如此。

即便是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面粉就是俄國生產的小麥出口到奧地利,加工完成後返銷回來的,可大家就是願意花高價買一個放心。

發展畜牧業的結果,最後也就邊界地區的養殖戶受了益,可以把牲口趕到隔壁的奧地利銷售。

產業發展還是不要指望了,因為這些牲口從一開始就被貼上了標簽——俄國進口。

固有的認知一旦形成,就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了。

有了這個標簽,直接讓這部分肉制品在奧地利沒有市場。很多都加工成了腌肉、罐頭,最後又回到了俄國市場上。

相比養殖業的撲街,沙皇政府的釀酒事業可謂是蓬勃發展,現在已經是歐洲最大的酒水供應商,並且銷售的都是廉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