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序幕(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62 字 2020-07-01

1887年12月21日,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在回應國會質詢的時候,公開向阿富汗宣戰,第二次英阿戰爭爆發。

這年頭大英帝國欺負一個小國還不需要國會授權,事實上要不是華特斯遇刺案鬧得沸沸揚揚,阿富汗連享受宣戰的資格都沒有。

和這個年代大多數土著小國一樣,歐洲世界根本就不曾承認過阿富汗政府。

在大多數歐洲人的認知中,阿富汗王國就和土著部落差不多。即便是英軍在上一次阿富汗戰爭中敗北,仍然沒有改變外界的認知。

因為印度殖民軍不能代表不列顛的真正戰斗力,和阿富汗戰斗的也只是東印度公司,並非整個大英帝國。

這一點從對阿富汗宣戰就可以看出來,明知道阿富汗可能是被冤枉的,英國政府還是宣戰了,連調查的過場都懶得走。

從英阿宣戰開始,弗朗茨就功成身退,當起了快樂的吃瓜群眾。

然而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好戲上演。英國政府口號喊得驚天動地,就是不見實際行動。

說好的聖誕節過後就出兵,一直等到二月份都不見戰爭打響,再等下去就是下一個聖誕節了。

這個時候,要是還不知道,英國人在玩宣而不戰,弗朗茨也就白做這么多年皇帝了。

……

弗朗茨問道:「俄國人准備的怎么樣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沙皇政府已經在中亞地區集結了兩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以及大量的戰略物資。

只等冰雪融化,國內道路暢通後,就會向中亞地區發起進攻。」

英國人不動,不等於俄國人也不動。相比狡詐的英國人來說,俄國人還是要好忽悠一些。

或許是基因傳承的關系,俄國人對土地一貫都沒有什么抵抗力,尤其是曾經還占領過中亞地區。

見新收的小弟有危險,在奧地利的鼓動下去。權衡利弊後沒有發現危險,沙皇政府就決定干了。

卡爾首相:「英國政府對阿富汗宣而不戰,看來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危險,現在就看他們舍不舍得放棄了。

俄國人剛剛恢復幾分元氣,最多也就吃掉一兩個中亞汗國,想要一口氣橫掃中亞再南下印度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現在留給英國政府的有兩條路,要么停止軍備競賽,集中力量干掉阿富汗,和俄國人在中亞地區打一仗;要么舍棄小半個中亞給俄國人,全力進行軍備競賽。

無論做出什么選擇,英國人的勝算都很大。當然,也不排除倫敦政府昏了頭,同時開啟軍備競賽和中亞攻略。」

站在奧地利的角度上,當然是希望英國去中亞和俄國人死磕。無論誰勝誰負,奧地利都是贏家。

盟友不盟友的一點兒都不重要,要是英國人能夠開掛弄死俄國人,弗朗茨不介意給他們頒發一百噸重的勛章,絕對是純金的。

反之亦然,只要俄國人能夠南下印度,弗朗茨不介意全力援助。當然,砸鍋賣鐵就算了,關系沒到那份兒上。

相比之下,軍備競賽就沒搞頭了。與其砸錢和英國人拼消耗,還不如把這些錢拿去發展國內。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同時開啟軍備競賽和中亞攻略,英國人不會那么不智。

英國政府現在應該非常糾結,不知道兼顧哪頭,畢竟他們在和三個大國對抗。

或許我們應該幫他們一把,控制軍備競賽的強度,讓英國人放心大膽的北上和俄國人博弈。

在這個問題上,相信法國人會和我們有共同語言。

拿破侖四世正忙著鏟除異己,參與軍備競賽也是趕鴨子上架。如果可以提前結束的話,他沒有理由會拒絕。」

卡爾首相問道:「俄國人那邊怎么交代?我們可是承諾了要牽制英國人的,現在就這么放棄,恐怕說不過去。」

俄奧可是盟友,擅自違約的事情,就連俄國人都很少干,何況是愛惜羽毛的奧地利。

奧地利縱橫歐洲幾百年,靠得就是外交。尤其是反法戰爭之後奧地利復興之前,這一段時間,全靠外交手段維持大國地位。

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經營,奧地利政府的國際信譽已經非常值錢了。

除非確定能夠搞死俄國人,擺脫東線威脅,要不然奧地利政府是不會輕易違約的。

財政大臣馬克回答道:「這個問題好辦,只要讓俄國人知道我們把造艦的經費借給了他們,無力繼續進行軍備競賽就行了。」

眾人眼前一亮,雖然陰損了一點兒,但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沙皇政府家底有限,中亞戰爭要是速戰速決,也就罷了;要是戰爭持續下去,俄國人必定會向奧地利借錢。

到時候,奧地利金融界不買俄國人的賬,維也納政府為了兩國友誼,把造艦經費借給他們打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