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1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80 字 2020-07-01

反擊也是需要時間准備的,傷亡慘重的部隊需要替換下去休整,戰略物資也需要時間籌集和運輸。

事實早已證明,現代化戰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戰場上拼殺,後方同樣在進行戰斗。

剛剛開啟的萊茵河會戰就是一個例子,如果不是奧地利集結了大量的機槍、火炮,也不可能以劣勢兵力抵擋住法軍的進攻。

火力越強大,同樣也意味著後勤需求越大。從奧地利發往前線的列車和船舶,有超過八成都是運輸戰略物資的。

要不是運輸後勤物資占用大量的運力,奧軍的行動速度也不可能這么遲緩。

當然,現在的遲緩主要是為了未來的迅速。

事實上,早在數年前維也納政府就向德意志聯邦提出:修築一條從巴伐利亞直達盧森堡的戰略公路。

只不過當時歐洲的局勢還很太平,大家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因為成本的關系遲遲沒有達成一致。

畢竟德意志地區的交通已經足夠發達了,河運+鐵路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運輸需求,再修一條公路的經濟價值太低。

加上英法擔心奧地利會通過這條公路,進一步加深對西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在背後使絆子,計劃就擱置了下來。

直到歐陸戰爭爆發,前線的後勤運輸壓力加劇,沿途的邦國政府才被迫重啟戰略公路計劃。

為了節省時間,各國政府決定在原有的道路基礎上,進行擴寬、重新串聯。

時間太短了,光靠德意志聯邦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計劃。哪怕只修建臨時性道路,也力有不及。

作為好盟友,奧地利自然要伸出援助之手了。到目前為止,奧地利進入德意志地區的勞工人數,已經超過六十萬,比萊茵河前線的奧軍士兵還要多。

這么龐大的施工隊,管理自然是一個難題。

好在奧地利采用的是全民兵役制度,這些征召的民夫即便是沒有進入過軍隊,也是在預備役中操練過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適應。

不起眼的維斯小鎮,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被選中成為新的主干道。

負責這一段施工的是奧地利第三工程兵師四團三營。作為技術負責人的工程師艾佛森,此刻正拿著望遠鏡勘察現場。

說是勘探,實際上艾佛森也就帶了紙和筆,外加一副望遠鏡。測量、勘探儀器,通通都不存在。

不是他瀆職、偷懶,主要是為了趕工期,沒有過多的時間浪費在前期工作中。

以往的勘探、分析、研究,現在通通都省略了。「肉眼望過去+經驗=路線圖。」

確定了大致方向,就直接往前修。除了受限於地理條件,必須要避過的特殊地區外,其他的直接a過去就行了。

這是修路,又不是什么精密活計。就算是發生了誤差,大不了中途對接的時候拐個彎,只要偏差不是太過分,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惜了,這么好的庄園馬上就要被一分為二了!」

一路走來,艾佛森已經不知道發了多少次類似的感嘆。沒有辦法,現在他干得就是拆遷工的活。

地勢平坦的庄園,在便於農業生產的同時,也便於道路施工。只需要略微平整一下土地,壓實上混凝土就行了。

地質條件、土質種類、承載力,往日里施工的基礎參數,現在都成為了多余的。

在平原地區修路,就算是後期壓力過大,發生了路基沉降,也沉不到哪里去。

道路質量問題,那完全是想多了,現在一切為了趕時間,只要危險在可控范圍內,別的都不是事兒。

大不了戰爭結束後重修,只要可以臨時使用,滿足後勤運輸就行了。

況且,這年頭汽車載重量有限,能夠一次性拉幾十噸貨物的都是重卡,對道路的承載力要求並不高。。

「中尉,外面有人要找你,說是有急事要找你商量。」

一名執勤的衛兵,跑過來通知道。

既然是軍事化管理,軍銜自然是少不了的。雖然只是一名剛剛被征召的普通工程師,艾佛森仍然憑借自身的技術成為了基層軍官。

放下了眼前的望遠鏡,艾佛森緩緩問道:「知道了。先問問來人,過來找我有什么事。

如果說不來具體什么事,或者是理由太過牽強、要求太過分的,通通都給我打發了。」

看得出來,艾佛森中尉已經是應對經驗豐富了。就算是不見人,也知道來人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