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急了(2 / 2)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2348 字 2021-01-03

扔掉了手中的戰報,明治天皇怒氣沖沖的訓斥道:「你們都好好看看,打得這是什么仗?

敵人的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通車呢,俄國人現在投入的力量不過十之一二。連這都要吃虧,後面的仗還怎么辦?」

看得出來明治天皇現在是真的慌了,上一次當場訓斥軍部,還是菲律賓戰役時期。

不過當時的表情,明顯沒有現在這么誇張。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日本輸不起,明治天皇同樣也輸不起。戰敗就意味著完蛋,哪怕他是日本天皇,未來的命運也絕對不會美好。

要么死亡,要么流亡海外。一旦落入了俄國人手中,那就是聖彼得堡的又一只金絲雀。

毫無疑問,聖彼得堡的寒冷氣候是容不下金絲雀的。等俄國人折騰的差不多了,就輪到他領盒飯了。

即便是在歐洲世界,君主擁有豁免權,但那只是針對歐洲君主。總不能寄希望於俄國人,承認他這尊日本天皇吧?

人越是上了年紀,就越怕死。明治天皇也不能例外,他還沒有活夠,不想這么早下去。

流亡海外,看似還不錯,同樣也不適合他這種親戚少的君主。

沒有保護傘的流亡君主,就是鬧市抱金磚的小兒,沒准哪天就被人吃抹干凈,順手賣給了沙皇政府。

面對怒氣沖天的天皇,眾人默契的低下了頭顱。沒辦法明治不是大正,容不得大家放肆。

或許是在這里受夠了,以至於大正時期,大家都有意無意的壓制,硬是將大正逼瘋了。

尤其是軍方的幾位,更是將頭埋到了最低,盡可能的縮小自己的存在感,仿若一只只鴕鳥。

在同僚們的目光推動下,作為首相的桂太郎不得不站出來抗雷。

「陛下,息怒。前線失利只是暫時的,戰場上的總體事態仍然對我們有利。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就一定能……」

不等桂太郎把話說完,明治天皇那充滿殺氣的目光就投了過來,逼得他將後面的話硬生生咽了回去。

「我不想這些廢話,要鼓舞士氣去對前線的官兵們說吧,現在我要的是應對方案。

不要告訴我,你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俄國人一旦擺脫了後勤壓力,帝國陸軍真的能夠打贏?」

不是明治天皇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實在是日俄兩國實力差距太大,無論是拼數量、還是拼質量,都比不上俄國。

唯一的優勢就是地緣,俄國人要穿越茫茫白雪的西伯利亞,才能夠抵達遠東,而日軍卻近在家門口。

山縣有朋:「陛下,俄國人的後勤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眼下他們主要是靠飛艇提高了運輸速度。

但是飛艇運力有限,對天氣也有很高的要求,運輸成本更是出奇的高,根本就不可能滿足前線四十余萬俄軍的需求。

何況,我們也不是沒有應對辦法。早在歐陸戰爭時期,神羅就用飛機對付法國飛艇,效果非常的不錯,我們現在也可以效仿。

真正的麻煩還是遠東帝國,若不是他們向俄國人出售戰略物資,前線的俄軍現在就已經崩潰了。

我建議帝國海軍出動一次,警告遠東帝國安分一點,勒令他們停止向俄國人出售物資。」

盡管不願意承認,但是現在決定日俄戰爭勝負的,還真是那個在風雨中飄渺的遠東帝國。

不等海軍部回應,外相井上馨搶先反對道:「不行!現在這種時期,我們不適合刺激遠東帝國。

萬一將他們逼急了,直接導向了俄國人,帝國就真的危險了。」

軍方和政府看問題是不同的,武力威脅確實是解決問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但那也要分時候。

現在這種時候,外交部拉攏遠東帝國都來不及,怎么能夠容忍軍方將對方往敵人懷抱推。

伊藤博文:「井上君說得不錯,現在確實不能刺激遠東帝國。現在他們保持中立,對帝國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別忘了他們同俄國人之間還有過密約,若不是俄國人太過貪婪,辛丑年不僅沒有拉遠東帝國一把,反而跟著趁火打劫,現在的遠東格局就全然不同了。

如果再去刺激他們,加上神羅居中調和,沒准兩國還會再次結盟。

我們的實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對上兩個大國。遠東帝國雖然腐朽,但是訓練的新軍還是有些戰斗力的。

一個俄國人就令我們疲於奔命,要是兩國聯手,帝國根本就沒有勝算。

眼下只要遠東帝國不公然支持俄國人,我們就必須要以拉攏為主。

甲午舊仇的余波還沒有散去,又有辛丑新恨。為了能夠讓他們保持中立,外交部已經竭盡全力。

現在遠東帝國政府根本就沒有動,僅僅只是一些民間的走私而已,根本就沒有必要小題大做。

無論是派兵攔截,還是收買山賊土匪搞破壞,都能解決問題,何必要小題大做呢?」

大局觀,一直都是日本軍方最缺乏的。或許是武士道思想影響太深,又或許軍***主義太極端,日本陸軍上下都喜歡一言不合就是——干!

若不是明治政府夠強勢,壓制住了軍方的氣焰,任由日本軍方自己折騰的話,估計早就把日本折騰沒了。

只不過這種壓制,伴隨著戰爭的爆發,顯得越來越無力。可以說每一次對外戰爭勝利後,軍方的勢力都要膨脹一圈。

原時空就是這幫老臣故去後,日本軍方就徹底失了控。並且不光是政府對軍方失去了控制,軍方高層對下面的激進派官兵,同樣失去了控制。

眼下就已經出現了失控的苗頭,只不過大家忙於戰爭,沒有意識到這點兒「小問題」。

山縣有朋:「伊藤君,事情沒有這么簡單。打擊走私的事,帝國陸軍早就在干了。

和之前的零散走私不一樣,現在的走私活動,已經成了規模。

大大小小的商隊匯聚在了一起,共同組建了護衛隊,甚至還裝備了機槍、迫擊炮,戰斗力都超過了遠東帝國的正規軍。

莫說是普通的山賊土匪,就連帝國軍隊若是人數低於一個大隊,都奈何不了他們。

何況,這些商隊的背後還有地頭蛇參與,我們每一次組織部隊前去圍剿,都會提前走漏消息。」

利益永遠都是最好的催化劑。伴隨著路易的參與,雖然回扣還是要給,但是在貨款支付上再也沒有被俄國官僚黑過。

利益有了保障,大家的參與積極性也上去了。和白花花的銀子相比,山賊土匪根本就不算什么。

即便是日本軍隊親自上陣也沒用。出兵人數少了,要被商隊護衛反推;出兵人數多了,又會走漏消息。

在別人的地盤上作戰,想要在不留下任何痕跡的情況下調動大軍,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有軍火販子參與,自然不會缺乏無線電台。可以說商隊的消息傳遞,比日本陸軍的命令傳達,還要通暢便捷。

要不是實在搞不定,山縣有朋也不會提出來,畢竟這也是很丟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