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先輩遺跡(2 / 2)

化工大唐 殷揚 2472 字 2020-07-01

黃伯鳴他們都是讀書人,自是不會不同意:「應該,應該!」

眾人一齊動手,挖出一個坑,把枯骨放了進去,填上土,壘成一個土堆。拔了幾株草,插在墳頭,權作香頭了,鞠了幾個躬,這事就算完成。

埋了骸骨,陳晚榮仍是想不明白他的火葯威力怎么會這么大,心想說不定屋里會有發現,大步進屋。

這是一個僅能棲身的茅草屋,一張簡易床歪倒在地上,依稀曾經是張床。地上放著幾個瓦罐,再也沒有什么東西了。陳晚榮蹲下身,揭起一個瓦罐的蓋子,朝里面一瞧,是硫磺。

硫磺在市面上可以買到,在這里見到,不足為奇。陳晚榮蓋上蓋了,再揭開一個瓦罐,罐里裝的是白色的粉末,一股辛味沖鼻而入。這辛味在陳晚榮聞來,比聞到花香還要香十倍,這是硝石,是熬制之後的硝石。

純品硝石是無毒的,自然界中的硝石含硝量不到百分之十,雜質太多,孫思邈之所以要伏火去毒,就是要除去這些雜質。

罐子里的硝石其純度至少也有百分之七八十了,這種純度在現代社會只能算糙品,在唐朝絕對要算驚人的創舉了!陳晚榮恍然大悟,怪不得這位先輩會給火葯炸死,他在用熬制過的硝石伏火,引起爆炸,威力自然是大很多,不死就不在情理中了。

陳晚榮翻撿起來,有兩罐純硝,半罐黑色火葯。這些東西出現在唐朝,足以引起轟動,陳晚榮驚訝不置。最讓陳晚榮驚訝的是,這位前輩居然在做紙媒,紙媒旁邊有一個中空的葫蘆,陳晚榮從葫蘆里倒出了少許火葯,很可能是這位前輩在研究「炸彈」。

把火葯裝在葫蘆里,用紙媒引爆,這辦法太土,但在唐朝不失為很了不起的創舉。只可惜,這位先輩卻遭到變故,要不然他一旦研究成功,在唐朝就會引發一場革命!

「快看,這里有字。」正在陳晚榮驚訝之際,只聽齊賢明驚奇的叫聲響起。

陳晚榮忙走到齊賢明身邊,他正拿著一個破敗得不成樣的木盒子,左手拿著一張發黃的硬黃紙念道:「余觀葫蘆填葯可碎裂,然鍋中有葯僅能燃,不可碎。余思之久矣,當在鍋中裝葯,密閉之,使之不透氣,方可碎裂!余明日行之!」

陳晚榮的眼前出現一幅圖畫,一個仙風道骨的道士坐在這里記載研究成果,決心仿照葫蘆里裝上火葯引爆的辦法,在鍋里裝上火葯,密閉之後升火。道士端著一杯茶,盤膝坐在旁邊觀察,一邊觀察一邊喝茶,時間在期冀中流失。突然,一個火球從鍋里出現,緊接著一聲巨響隨之而來,道士倒在血泊中,肢體不全。

這是一個不畏艱險,敢於以身犯險的科學家,只是過於冒險,最終以身相殉。這讓陳晚榮想到化學史上的甜汞,科學家為了知道甜汞的味道,親自嘗試,結果是中毒身亡。他雖死,卻讓後人知道甜汞的味道是甜的,還有劇毒,足以警醒後人。

而這位先輩卻把有關火葯的知識帶入地下,要不是我發現了他的骸骨,知道他在進行一項偉大的研究的話,別人一定會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罷了。

中國古代的煉丹家隱居深山密林,閉門研究,還使用隱語,使得很多發現最終不為人知,這只不過是一個縮影罷了。

對中國古代煉丹家的所作所為,陳晚榮有所了解,當親身見證後,這感受截然不同,非常感慨,要是他們能夠聚在一起,開誠布公的進行交流,不使用隱語,說不定化學應該是中國人的發明。

在鍋里裝葯,密閉之後升火,無異於一顆炸彈,他給炸死就很正常了。至於這位前輩是用什么辦法把鍋子密閉起來的,就不得而知了。溫度升高還能保持良好的密閉性,是一個創舉,也許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也未可知。

「齊先生,有沒有名字?」陳晚榮最想知道這位前輩的姓名。要是知道了的話,自己完全可以把他的名字傳諸於後世。辦法很簡單,陳晚榮打算做火葯,只需要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火葯就成。

齊賢明搖頭,很是惋惜:「沒有!除了這點字以外,什么也沒有。這紙放在最下面,要不然早壞掉了。」遞向陳晚榮。

陳晚榮接過一瞧,紙上的字跡模糊不清,仔細辨認方可認出。還給齊賢明,齊賢明接過,重新放回盒子里,再把木盒子放回原位。

本想把兩罐純硝帶走,陳晚榮實在不忍心動這位先輩的遺物,就讓硝石陪著這位先輩,這才作罷。眾人出了屋,相顧唏噓,很是惋惜。

黃伯鳴他們惋惜的是這位先輩的心腸,濟世救人卻不留名。而陳晚榮惋惜的是,他足以青史留芳,他有資格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卻沒有留下名字,讓人扼腕。

這雖是個意外發現,陳晚榮卻異常興奮。我們一再說我們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陳晚榮今天親眼見證了這一事實,目睹了這位先輩的智慧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心里異常激動。離去之時,一步三回頭,仿佛這里具有無窮吸引力似的。

眾人帶著獵物回到營地,現在的營地與離去之時大不同了,生員們升起了一堆一堆的火,把肉放到火上去燒烤,遠遠就聞到一股誘人的香味。

讀書人的講究真多,就是在野外都沒忘了要桌子,撿了些樹枝,臨時搭起一個簡易的「桌子」,上面擺放著洗得干凈的碗碟杯盞。桌子旁邊放著幾壇美酒,看來這是餐桌了。

生員們老遠就迎了上去,見陳晚榮他們收獲不錯,很是高興。生員們接過野雞野鴨,就要去拔毛,清洗。陳晚榮今天見證了我們祖先的智慧,打從心里高興,想想好好慶祝一番,笑著攔住道:「不用拔毛,我們來點新花樣。」

「晚榮兄,怎么吃?」不拔毛的吃法,黃伯鳴還沒有見識過,不由得很是好奇。

他的問話正是齊賢明要說的,緊緊的盯著陳晚榮。

陳晚榮笑道:「其實也算不什么。開個洞,把內臟掏掉,在里面放些佐料,然後把口子縫起來也行,用東西塞住也成。再把泥巴稀勻了,包住,放到火里去燒就成。」

這吃法有點新奇,黃伯鳴學識廣博之人,也是沒有見過,興趣大增,贊道:「好呢,就這么辦。快,和稀泥去。」

就是他不說,生員們也知道該怎么做,清內臟的清內臟,和稀泥的和泥巴。等到內臟清掉了,稀泥也和好了,用稀泥把野味包住,扔到火里去燒。

黃伯鳴不僅是個好獵手,還是個燒烤好手,帶著幾個生員把黃獐、野兔的皮拔了,清洗干凈。再把佐料塗抹均勻,用鐵叉穿著,放到火上去燒。

不一會兒,香兒上來,誘得陳晚榮食指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