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提前到來的盛世(2 / 2)

化工大唐 殷揚 2860 字 2020-07-01

姚崇睿智、精明,見事透徹,他論政非常難得,群臣肅立,靜聽他的高見。太平公主絕對沒有想到姚崇的條件居然是弊政,一下子就愣住了。

應一聲,姚崇這才道:「皇上,大唐積弊數十年,弊政何其多矣。不過,臣以為當先處理十件事。一,朝廷嚴刑峻法治天下,冤獄不斷,罰不及法,臣請皇上以仁權術天下,治理冤獄,刑賞以律法為據。」

壞法之事是從武則天開始的,她為了達到權術目的,任用周興、來俊臣這些酷吏剪除異己,法治也就敗壞了。數十年來構築的冤獄何其多,想想就是一個驚人的數目。

睿宗想也沒想道:「姚卿,朕准了!朕希望你放開手腳,糾正冤獄!」

「二,朝廷雖有吐蕃大捷,但由於弊政太多,皇上求邊功,臣以為不能同時多加征伐,應該集中力量打一個,皇上能同意么?」姚崇的第二個條件來了。

睿宗大笑道:「姚卿,這有何不可?以現在大唐的弊政,就是打一個都有些勉強,更別說多所征伐了。就依你,集中力量打一個,我們就一仗一仗的打。」

一個時期只能做一件事。唐朝的國力雖然雄厚,也不能多方出擊,那會導致力量分散。更別說了,現在的唐朝積弊甚重,集中兵力打一個敵人是最好的抉擇。

「三,自從則天順聖皇後臨朝稱制以來,宦官多有欲求,干預朝政,臣請皇上不讓宦官與政,皇上能行么?」唐朝的宦官很猖獗,尤其是後期,其始作俑者就是武則天了,姚崇這一提議很有遠見,只是到了政衰之後,宦官又活躍起來了。

「准!」睿宗回答得特別爽快,就一個字。

「四,自從武氏宗親竊據要職以來,繼之以韋氏、安樂公主,官場混亂,臣請求皇親國戚不在要害部門供職,以前巧立名目所得之官一律撤消。」

武則天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排擠李氏,安插武氏宗親供職於要害部門,這為她登上帝位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韋後、安樂公主仿效她的做法,安插了不少親信在要害部門。這些人,現在也還在,若是不把他們清除掉,危害非常大,睿宗右手重重拍在御案上是,只說了兩個字:「嚴辦!」

一連四條,條條是當務之急,姚崇論政真是讓人不得不服氣,人人點頭贊同,就連太平公主都是輕輕點頭贊許。

姚崇接著道:「五,近年來,親近佞幸之徒觸法犯科,依仗豪門貴戚,逃避懲處,臣請求依律嚴懲,不知道皇上能否同意?」

自從法治敗壞以後,那些皇親國戚、大臣豪門的勢力錯綜復雜,盤根錯結,他們手眼通天,因此而不受征處的奸人不知道有多少。

姚崇這一提議雖然很有見地,就是牽涉太廣,就是殿里的大臣就有不少人牽涉其中。要是這一提議給接受的話,他們就難脫干系了,不由得大是緊張,盯著睿宗,靜候他的決斷。

睿宗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掃視群臣一眼,冷冰冰的道:「你們中就有好多人牽連其中,不要以為朕不清楚。姚卿這一提議非常好,朕不僅准了,還授予姚卿臨機處決的權力。」解下腰間佩劍,叫內侍捧給姚崇:「這是天子劍,可斬一切不法之徒。你們,好自為之!」

姚崇剛正不阿,辦起事來絕不拖泥帶水,他擁有天子劍,那些作奸犯科之人就有得受了。一個不好,就會把自己給扯出來,那些心里有鬼的大臣們暗吸涼氣,不由自主的看向太平公主,希望她來反對。

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太平公主居然大是贊成:「姚崇,你放開手腳去做,不管是誰,嚴懲就是。」

要是太平公主當上皇帝的話,她也會這么做,雖然她反對姚崇復相,也不會反對這事。

連太平公主也站到姚崇那邊了,這些大臣開始盤算如何擺脫干系了。

「姚崇,接著說!」睿宗問話了。

「六,近年來,豪強大族行賄方鎮、公卿,臣請除租庸調以外,其余的所有稅收全部禁止……」

姚崇的話還沒有說完,睿宗就拍板:「准!早該這么做了。」

「七,武後造佛寺,中宗造聖善寺,皇上造金仙、玉真二觀,耗費巨大,坑害百姓,臣請禁止建造佛寺道觀。」這一條牽涉睿宗本人,姚崇也不知道能不能獲准,打量著睿宗。

睿宗萬未想姚崇這么不給面子,居然把他也扯進來,不由得一愕,繼而就是大笑道:「直言,直言!直言好!朕准了,從今以後,不再建造佛寺道觀。」

唐朝的皇帝姓李,以老子的後人自居,對道教大力扶持。武則天建佛寺,扶持佛教,是為了和李姓扶持的道教抗衡,為她奪取帝位創造條件。

「連這一條都准了,看來睿宗這次是真的要大干一番了!」陳晚榮在心里暗贊睿宗的氣度,還真是寬廣。

睿宗現在是嘗到做大有為之君的甜頭,決心甩開膀子大干一番,這就需要人才,不用姚崇還能用誰呢?

「皇上聖明!」姚崇這才放心:「八,前朝皇帝玩弄大臣,有損君臣互敬禮儀,臣請皇上對臣下以禮相待。」

君臣之間本有禮儀,就是臣子犯法了,皇帝依律處置就是了,也不能損及群臣之禮。有些皇帝卻不管這些,東漢明帝就是一個典型。郎中葯崧因小事惹得明帝發火,明帝抓了一根棍子去追打葯崧。葯崧沒地方躲,就鑽到床下去藏起來。明帝站在床邊吼:「你給我出來!」葯崧就回答:「天子穆穆,諸候皇皇,未聞人君自起撞郎!」明帝慚愧不已,饒過葯崧不說,還很是信任,後來讓葯崧獨擋一面。

睿宗不是明帝,他「謙恭孝友」,對這一提議沒有任何異議,點頭道:「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姚崇接著道:「九,前朝大臣進諫,因此而罹難者不在少數,忠臣寒心,臣請皇上准許大臣直諫。」

睿宗哈哈一笑道:「魏征直諫之風,誠佳話!太宗皇上怪罪過他么?朕不僅准了,還希望各位臣工忠直切諫!」

魏征的直諫千古有名,有時弄得唐太宗很惱火,不過,唐太宗氣歸氣,卻並沒有治他的罪,相反還請他喝酒,信任有加。

唐太宗不會殺忠言切諫的大臣,這也是從武則天開始的。因諫事而送命的大臣不在少數,是以,朝中的大臣往往有事也不說,這很不好,也是一樁急務。

此令一下,就可以復唐太宗時的舊觀了。李隆基當政之時,著名的宰相韓休老是和李隆基爭論,有時爭得李隆基人都消瘦了,有人就問李隆基為何要與韓休爭論?李隆基就說,爭論之後他就可以睡個安穩覺!

這是諫風盛行的表現。

姚崇的聲音陡然提高了:「西漢、東漢,外戚亂政,後世寒心,我朝尤甚。臣請皇上下旨把後戚不得干政寫入史冊,成萬世之法,永不復蹈!」

西漢的竇、王外戚亂政,東漢的竇氏又亂政,這讓後人嘆息不已。唐朝的武則天更是稱制當皇帝,對中國歷史沒什么好說的,反正是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不過,對於李氏王朝來說,那是不可容忍的。

睿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朕一想到這事就難以平靜,是該這么做!」

頓了頓,問道:「姚卿,你願意做中書令?」

姚崇跪下叩頭道:「皇上,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十條建議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姚崇十疏」,把當前唐朝的積弊急務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過,這十疏原本是在一年之後,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來的,現在,卻提前了一年。

可以這樣說,著名的開元盛世就是以這十疏為開端,這是開元盛世的標志。因為陳晚榮的到來,十疏提前了一年,李隆基雖然還沒有登基,著名的開元盛世已經開始了!

問題是,李隆基這個開拓開元盛世的皇帝什么時間登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