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禍害(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391 字 2020-07-03

夏末的一個上午,鄱陽西郊,湖畔水榭,一群郊游的年輕人,正在議論時事。

所謂時事,既不是新平白瓷,也不是樂安銅礦,而是珍珠。

一名樣貌英俊的年輕人,朗聲說道:

「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為郡吏,並伏節死難。嘗少修操行,仕郡為戶曹史。」

「州郡表其能,遷合浦太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

「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址郡界。」

「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

「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

「此即為『合浦珠還』的典故。」

年輕人說完,看向在座同伴:「那是漢時故事,未曾料,我竟然能親眼看到,以珍珠之役禍害百姓之事。」

「合浦郡在嶺表南海,結果在大江之濱、彭蠡湖畔,居然也會發生這種事!」

一人起身,向那年輕人說:「沈郎,我聽說范府君曾經上表,極力反對少府寺在鄱陽郡設珠官,盤剝湖畔百姓,奈何..」

沈郎君點點頭:「是,我也聽說了,奈何,少府丞徐驎竟然巧言令色,說彭蠡湖河蚌眾多,采集甚易,於是,唉...」

這位沈郎君儀表堂堂,說話氣勢與旁人截然不同,在場年輕人痛罵「珍珠之役禍害百姓」之余,心中都感慨:

『果然是吳興沈氏子弟,言談舉止,與眾不同,又有才學,熟讀典籍。』

別的不說,就說方才背誦《後漢書》一段內容,他們讀書多年,都不一定知道漢時循吏孟嘗事跡,這位沈郎君,談著談著,信手拈來。

黃大車幺子黃四郎,此刻也在座,想起自己聽到的種種消息,憤慨不已:「此事,我也有所耳聞,據說,是一小人為了討好少府丞,才出此主意。」

沈郎君看著面若冠玉的黃四郎,饒有趣味的問:「我游學到此不久,不知黃郎可知此事詳情?」

「略知一二。」

黃四郎說完,看著在座同學,說起自己知道的內幕。

年初,新平有人燒出白瓷,於是官府設官冶,而且朝廷派人來督辦,來人是少府丞徐驎。

其人名聲很差,據說是「三蠹」之一,到了鄱陽新平,卻有蒼蠅循著味道而來,卻是昔日郡廨魚梁吏,有『鐵骨李三郎』之稱的李笠。

這個李笠,當年接連涉及兩件大案,因為不屈刑罰,故而得名。

結果,此人想富貴想瘋了,見京城來的大官到了鄱陽,便迫不及待討好,而負責官窯事宜的劉德才,是其世叔,於是,得以巴結少府丞。

他沒別的本事巴結,便不顧彭蠡百姓生死,說彭蠡湖大量出產河珠,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未引起朝廷重視。

只要少府丞給他機會,他就能保證每年向少府寺繳納河珠一萬顆。

「此人面相忠厚,實則奸詐無比,自家也是以打漁為生,知道采珠不易,卻不顧同村、同鄉生死,為了自己的富貴,竟然....」

說到這里,黃四郎義憤填膺,最近一段時間,鄱陽地界關於河珠之役的消息有很多,無數人都在痛罵李笠這個禍害。

因為李笠如今是少府寺尚方署的珠官,負責彭蠡湖區的河珠采集事宜。

彭蠡湖里,確實有大量河蚌,也確實能采到河珠,但采集起來真不容易。

河蚌不比海蚌,產珠極其艱難,也許需要捕撈數百個河蚌,才能獲得一枚河珠,那么,為了完成這每年一萬顆河珠的勞役,沿湖百姓,要遭多大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