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志向(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673 字 2020-08-03

春雷陣陣,驚醒午憩的李笠,起身呆坐,好一會才回過神,想起自己在船上,趁著趕路的間隙睡個覺。

所以窗外的景色會緩緩向後移動。

外面陽光明媚,李笠的心情也不錯,因為今日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這個好消息來自淮南。

去年冬天,齊軍大舉入侵,戰事持續到現在,戰線穩定在淮水一線,進入僵持階段,南下的齊軍,雖然來勢洶洶,但未能攻破任何一座淮南要地。

這說明什么?

說明梁軍戰斗力其實並不差,只要主帥人選合適,應對得當,就不會淪為任人欺負的草包。

此次齊國趁火打劫,天子極其果斷,直接任命坐鎮淮南的鄱陽王為主帥,又派大量兵馬增援。

經歷數月時間的交鋒,梁軍將帥齊心協力,把齊軍頂在淮水北岸。

對於齊國而言,軍隊現在在淮南連個落腳點都沒有,仗再打下去,就沒有意思了。

所以只要接下來梁軍不出什么紕漏,再過不久,齊軍就只能偃旗息鼓,放棄南侵。

正琢磨間,船靠岸。

船只停泊地點,是在一條攔河堰壩下游不遠處,李笠下了船,看著遠處堰壩邊上的作場,只覺心曠神怡,快步走去。

這作場為造紙場,因為相關設備需要水力驅動,所以建在堰壩邊,年前已經完成設備安裝,剛過完年,就開始試運行。

等到人員、機器『磨合完畢』,就可以開始正式生產。

此次李笠是便裝出行,進入作場內,看著忙碌的工人,沒有打擾,而是默默地旁觀,看著機器運轉。

他不懂造紙,但可以學,如今造紙的步驟,花了許多時間認真研究過,認為總體上分為制漿、造紙兩部分。

細分為: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撈紙(抄紙成形)、榨干、焙紙。

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為制漿,撈紙、榨干、焙紙為造紙。

而造紙成功與否,制漿最為關鍵,如今主流的造紙原料為麻、藤,竹子較少,所以竹漿的制作頗為麻煩。

用竹為原料造紙,第一步「泡料」,即竹子的浸泡,耗時至少三個多月,然後經過一系列處理,才能完成制漿這一步驟。

到了造紙階段,步驟和用麻、藤造紙一樣。

簡而言之,即便制作麻紙,成本也不低,制作竹紙更是費時、費力,所以紙價不低,想要推廣,很難。

見識過許多機械設備的李笠,覺得想要改良造紙工藝,就得借助「機械之力」,用機械的力量取代人力。

於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驗,終於摸索出可行的辦法,對造紙工藝進行改良。

備料:用水力切竹機,將竹子切成尺寸相似的竹片,然後用滾筒式水力洗滌機,將竹片外表洗干凈;

泡料、煮料:燃煤蒸煮器,將竹片與水、生石灰連續蒸煮數日,直接軟化,考慮到效率,用的是多級蒸煮器;

曬白就免了,反正目前產品是『生活用紙』,不需要漂白,也省得看天吃飯。

打料、制漿:用水力機械打料、制漿,省不少人工;

以上,把制漿過程從至少四個月,縮短到數日,而接下來的造紙步驟,同樣引入水力機械。

造紙分撈紙(抄紙成形)、榨干、焙燒,全部用水力機械連續進行。

其一,用水力連續抄紙機,對竹漿進行連續抄紙、成形,成為長長的紙帶;

其二,用水力壓輥機對抄出來的紙進行壓榨、榨去大量水分;

其三,壓榨過的紙繞在圓柱形烘缸外壁,直接烘干,而烘缸是燃煤加熱、水力轉動;

李笠采取的辦法,是在現有造紙工藝流程上,用水力機械替代人力,用切片、高溫蒸煮縮短泡料、煮料時間。

便能不受天氣、季節影響,大幅縮短生產時間、提升產量,明顯降低成本的同時,制作出品質不錯(相對不易碎、又柔軟)的紙張。

但是,這樣的紙,顏色發黃(省去了曬白、漂白工藝),滲墨嚴重(吸水性極強),無法用作書畫紙,正好拿來制作凈紙(衛生紙)。

李笠來到工段最後一截位置,看著水力驅動的起皺機,對剛烘干的帶狀竹紙進行「起皺」處理,之後是裁剪。

繞在滾筒上的帶狀竹紙,遇到刮刀阻擋後起皺,只要調整好各種「參數」,起皺恰到好處又不讓紙破損,那么,一張張柔軟、褶皺相對均勻的『凈紙』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