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局面(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381 字 2020-11-10

「丈量步尺」結構很簡單,隨便找個竹木匠就能制作,且修補起來很方便,相對耐用,制作和維護成本低。

所以,徐州州廨將經過實踐所得最佳丈量工具「丈量步尺」,上呈朝廷,恰逢朝廷實行土斷。

土斷的目的是戶籍整頓,並對新編入籍的戶口名下田業進行丈量,以便征稅,所以便宜好用的「丈量步尺」正好派上用場。

李笠讓兵卒們把裝備收好,看著那制作精良的測距輪,只覺可惜。

可惜,土斷的實施范圍有限,且因為實施對象的緣故,「開源」的效果可能不會很好。

李笠覺得,朝廷應該排除萬難,對戶數和田畝做一次真正的清查。

盡可能發現更多的隱戶和隱田,將其納入官府管轄之下。

如果做不到,靠著土斷想要大幅增加稅收,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摸清大地主、豪強們名下有多少隱戶、隱田,肯定不容易,但不這么做,暮氣沉沉的國家就一天天爛下去。

天下三分,當三個國家相互間都奈何不了誰時,誰犯的錯越少,誰越能「苟」,笑到最後的幾率就越大。

但想要「苟」,財政要撐得住,養活一支好歹能看家的軍隊。

隨著李笠對朝廷一些情況的深入了解,他越發覺得,財政問題是個大問題:朝廷的歲入勉強夠花,幾乎沒有盈余,想要有所作為,無以為繼。

這個問題,無論是誰來當皇帝,都得面對,解決不好,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李笠看著校場上操練的兵卒,想起自己和張鋌、祖珽歸納出來的一組數字:三個國家的戶數估算。

這個年代的人口統計,一般是以戶為單位,登記在官府的戶籍上,方便征稅。

平均一戶以五口計。

但因為大量隱戶的存在,且各國對戶籍的管理力度不同,所以在冊戶數與實際戶數有很大差別。

梁國的在冊戶數,現在大概有一百四十萬戶左右。

至於齊國,齊國由東魏蛻變而來,李笠聽祖珽介紹,魏、齊換代之際,在冊戶數大概是二百余萬戶。

如今齊國丟了淮北,但考慮到代魏之後十年間人口繁衍,應該不低於二百萬戶。

至於周國,人口只能靠推算。

魏國(北魏)經過六鎮之亂,人口損失很多,在爾朱氏敗亡之際、魏國分裂之前,祖珽記得當時在冊戶數大概是三百余萬戶。

魏分東西,既然東魏占了二百余萬戶,那么西魏剛開始時,人口大概是接近百萬戶。

後來,西魏奪了梁國益梁地區,而梁國占了西魏沔北地區,此消彼長,粗略估算,西魏/周國的戶數,大概百萬戶左右。

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有人才有勞動力,才能讓土地有產出,才能讓軍隊不缺兵。

所以,三國的國力排位,參考在冊戶籍數量,是:齊國(二百余萬戶)>梁國(一百四十萬戶左右)>周國(一百萬戶左右)。

那么,以國力而言,齊國一個打兩個是沒問題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

但是,國力要經過動員才能轉化為戰爭能力,並需要一個有效的軍事體制將戰爭能力發揮出來,贏得軍事勝利。

在這方面,梁國就墊底了。

六鎮之亂後,魏分東西,東、西魏政權得核心權力集團,都是源自六鎮武人的軍事集團,其首領以軍權獲取相權,然後架空皇權,以霸府控制朝政。

在屍山血海里殺出來的武勛們,軍事能力毋庸置疑。

他們控制了朝廷,構成了權力中樞,這樣的權力集團,打仗時對國力的轉化效率必然不低。

梁國呢?

朝廷從體制建設上就壓制武人,導致幾十年下來,將領總體水平較低,梁軍和強敵過招,小規模交戰還行,一到大軍團決戰就極易崩盤。

宰輔們經過了去年的河南之敗,也看出官軍總體實力不行,所以決定「以和為貴」,不奢望拿下河南。

就想安安心心守著現有家業過日子。

這對於剛過而立之年不久的李笠來說,無法接受。

他不是不接受和平,不是想要窮兵黷武,而是不接受當裱糊匠。

爛攤子就該整頓而不是裱糊,不然就算是「苟」,恐怕都熬不過其他兩國。

現在湘東王借土斷立威,或許真的想「有所作為」,他倒想看看,接下來誰會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