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弓騎兵,出擊(2 / 2)

比如某些凝聚力不足的部隊,或來自兩支不同部隊的士卒,在戰場上會發生為了爭搶軍功而自相殘殺的情況。

這種弊端還算是輕的,更可怕的是,一些手狠心黑的軍士會為了軍功,屠戮百姓以冒充敵軍首級,也就是所謂的「殺良冒功」。

當然,這兩種情況在商鞅剛剛變法,以及始皇發動統一戰爭那幾年還比較多見,這個時代卻是很少見的。

在打掃戰場時,將領們會在戰場上盯著,若發生因爭搶首級而內訌的事,對挑起者可以直接處以極刑。

而如今天下已經一統,發生戰爭的地點基本上都是在邊疆,軍隊能割到的首級也只有敵軍的。

一旦戰爭結束,部隊集合班師,不僅沒機會再去屠戮百姓,此時也不會再記錄軍功,自然便不會出現以百姓首級充軍功的情況。

若是以後始皇又開始向外開疆拓土,打到外族的老巢去,這種情況多半還是會出現,這沒法禁絕,只能靠軍隊將領嚴密管控。

將領們也只能保證盡量不出現這種情況,卻不能保證絕對不會出現。

……

弓騎兵出發不到半個時辰,走了大約十數里,越過一座山丘後,他們遭遇了敵軍的斥候輕騎,楊翼飛喝道:「對敵軍斥候自由射殺。」

說完這句,他抬手就是一箭對著八九十步外的一名敵軍斥候射了過去,正中對方胸膛,隨即他身邊的將士也紛紛射出了箭矢。

這次遇到的斥候有十騎,一個照面便被盡數射殺,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原本一石弓的平射有效距離只有六十步,超過六十步就無法保證精准度,而遇到的這隊敵軍斥候,距離他們最近的都有八十步,可依然全部葬身在弓騎兵箭下。

這是因為楊翼飛平時不僅訓練弓騎兵的騎射能力,還將彈道學轉化為他們能聽懂的說法傳授給了他們。

楊翼飛經過大量實驗,總結出了一套數據,就是射程每遠十步,大概需要抬起多少度仰角。

經過幾個月的不斷練習,弓騎兵們基本上都掌握了這套數據,哪怕駑鈍一點的,也通過無數次的訓練,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最終找到了那個規律,有了經驗。

現在弓騎兵們都能做到在八十到九十步之間保證精准度,換言之,他們的有效射程從六十步增加到了八十步。

此時他們射殺斥候,用的其實就是小角度的拋射,有三四十人射出了箭矢,敵人十騎自然難逃劫數。

這隊斥候是因為剛好視線被土丘阻隔,沒能及時發現弓騎兵,這才遭了毒手,之後像類似這種情況的相遇,敵軍斥候基本上無法幸免,而在空曠地帶遭遇的斥候,老遠看到他們就調轉馬頭跑掉了。

楊翼飛也不讓麾下追擊,為幾個斥候浪費馬力不劃算,他巴不得斥候將消息帶回去,好讓對方做好准備,列好陣列等著他們去射。

如果真的悄無聲息的殺到敵方營地前,他們作為弓騎兵,又不可能趁對方沒有做好准備殺入營中。

而敵軍沒有列陣的話,箭雨的殺傷效率便會大大降低,所以楊翼飛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滅光沿途敵軍斥候,只要將他們驅趕回去,無法再向前打探情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