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火刑(1 / 2)

早在1986年,北京市就率先實行強制火葬政策(漢族)。時至今日,殯葬改革已開展至全國,骨灰盒幾乎是現今每一個中國人的最終歸宿。對比土葬,火葬的確有不少優勝之處,能有效防止病毒傳播,更能節省大量土地。但在中華數千年的文化中,為何一直都是以土葬為主,火葬在史書中甚至鮮有提及呢?

祖先的智慧是不容忽視的,現代所謂的科學與數千年的智慧沉淀相比,無異於管中窺豹。

巡警隊的小張帶來一個老頭子,他說這個老頭子三番四次地跟火葬場唱對台戲,四處勸說別人不要把先人的遺體火化。這可是跟中央提倡殯葬政策背道而弛,但對付一個頑固的老人,別說使用武力,語氣不客氣點也不行。巡警隊的蕭隊長跟我有點「交情」,這塊硬骨頭,他當然得掉給我啃了。

小張挺有禮貌的,給我遞煙點火,客套兩句就火燒屁股似的溜走了,留下這塊老骨頭給我慢慢享受。

老人家大多喜歡喝茶,所以我泡了壺十年普洱,打算跟老頭子消磨一個下午。反而別的工作已交給其他隊員去辦,我能名正言順的偷懶,細想起來,我好像很久也沒放過假。當然,我的下屬也一樣。

我和這位姓林的老頭子就對坐在辦公室入口處的茶幾前,整個辦公室就只有我們兩人,很安靜。這樣的氣氛很好,很適合聊天。

我給林伯遞了根煙,但他說已經戒煙多時了,我笑說:「我爺爺今年九十六了,還每天抽兩包煙呢,他已經抽了超過一個甲子了。」

其實我這樣說,是因為我想抽煙,但如果對方不抽,我也不方便抽,畢竟現在是我的上班時間。林伯猶豫片刻,還是接過我的香煙,我立刻給他點上,不讓他有後悔的機會。

林伯深深地吸了口煙,愜意地閉上雙目,仰天吐出長長的煙柱,然後對我說:「你爺爺百年後,千萬別火化。」

我真有點想吐血,爺爺已經是個百歲老人了,「百年」這個詞實在不適合用在他身上。但林伯顯然沒注意到這點,接著又說:「對先人來說,火化不是一種殯葬方式,而是一種酷刑。」

「何以見得呢?現在我國有十三億人口,如果不推行火葬,那以後大部分人都得住到墓地里。」我說。

「我年青時也是這么想。」

「為何現在不這么想呢?」

「如果你在火葬場工作過,你知道火化是一件多恐怖的事情。小朋友,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林伯閉上雙眼,像是回憶很遙遠的過去,片刻之後道:「大概二十年前,那時北京開始推行火葬,省政府也響應號召出資建了個火葬場。

「因為在火葬場工作終日要與死人打交道,願意到這里工作的人沒幾個,而且當時正值經濟起飛,是個當乞丐也能錦衣肉食的年代,要找人來這里工作談何容易呢!

「後來,火葬場好不容易才找來兩個人,一個是老陳,另一個就是我。我們倆本來是『撿骨』的,就是那種替別人把已入土兩三年的先人骸骨取出,裝入寶塔供奉的人。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終日與死人打交道,加上火葬場也與政府沾上邊,福利挺好的,所以我們就進去工作了。

「當時,火葬是自願性的,雖然政府有補貼,但是願意送先人遺體來火化的沒幾個。因此,雖然火葬場就只有我們倆,但工作還是挺輕松的。我還經常開玩笑說,沒有比這份工作更好的活兒。直至那一天之前,我也經常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