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八月新班(2 / 2)

官場先鋒 岑寨散人 1712 字 2020-08-15

「琢磨技術總比琢磨人好。」

吳郁明感慨地說:「出了醫療事故也麻煩,一輩子的陰影……唉,現在只好擱置爭議,把學習抓上去再說。」

「等到選擇專業時再吵。」

方晟笑道。對這些京都傳統家族的子弟,只要基礎還可以成績不太差,京大、清大這些名校都沒問題,考慮的重點就是專業。

「對,平時小打小鬧解決不了問題,要吵索性吵個天翻地覆,徹底撕破臉……」

正說得起勁,輔導員在外面敲窗戶:「熄燈後不准講話!」

「睡了。」

方晟和吳郁明同時應道,繼而宿舍里鴉雀無聲。

周日開始正式學習,其實也不象輔導員描述的那么嚴格,學員們也始終積極參與並認真思考討論。

主要因為授課老師要么是名牌院校資深教授,有的多次給最高層上課;要么是鍾直機關大領導,在各自業務領域堪稱權威。

討論的課題有意識方面的務虛部分,但大都圍繞國計民生來談——如何解決當前農村空心化趨勢;全民醫保如何更好地覆蓋到農村;產業轉型具體思路和做法;怎樣消除養老保險地區失衡問題等等。

這些課題都是學員們親身經歷,有的努力作出探索,因此言之有物且切合實際,也能夠直面當前現實困難和體制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

爭論是有的,但學員們掌握的分寸很好,點到為止並不介意輸贏,其實這種議題比不出輸贏,重要的在於討論的過程。都是百煉成鋼的老將,怎會逞一時之氣呢?

報名時保安說的把秘書安排在學校附近的情況也有,極個別學員想精益求精;絕大多數雖談不上出口成章,一個晚上應付兩三千字心得體會或思想回報還不成問題。

緊湊的節奏和緊張的學習,三天下來方晟就把潤澤那邊的事務徹底甩開,每當開機看到請示回報工作的短信便自動忽略,都懶得回復。

為避免引人注目,方晟和明月刻意彼此回避,事實上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也很有機會接觸。

期間方晟與詹印私下聊了兩三次,正如在吳郁明面前不提鄞峽,方晟也絕口不提令詹印憋屈的朝明。

那聊什么?吳郁明唄,這是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然後說著說著悄悄轉到詹印身上。

關於未來詹印倒是充滿期待,淡然說無論組織有什么安排都無條件服從。潛台詞是讓我趕緊離開朝明吧,離開愛妮婭吧,我實在受不了了!

這一點跟吳郁明差不多。

吳郁明在省直機關也壓抑太久,急需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反而方晟卻三心二意,覺得繼續留在潤澤把前面鋪墊好的各項規劃逐步落實到位是最好的結果。

江業的繼任者是朱正陽;紅河的繼任者是樊紅雨;鄞峽的繼任者是房朝陽,三個地方由他主導作出大開發大調整後,在繼任者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均取得質的飛躍。

相對而言順壩走得倉促,是於家等各方勢力利用他險些被**事件強行突破並破格提拔,沒准備好接手的人結果如今每況愈下,又落到清河倒數去了。

對比鮮明,考慮到市長是鄭南通,方晟不禁擔憂潤澤的未來。

但這種事怎么說呢?其實是一個城市的運道。

倘若1948年潤澤會戰守城者不是黃埔名將左潮光,打了一年多都沒結果,臨海省會肯定還是潤澤,就不會出現後來經濟陷入低迷始終徘徊在低位的窘境。

一個人無法改變一個城市,但一個人可以改變城市的發展軌跡,使之運行在正確的方向。

方晟擔心的就是自己剛把方向盤撥正了,沒准會被鄭南通一把打歪,因為這家伙時時刻刻想著彎道超車!

可發展經濟從來沒有捷徑,必須踏踏實實做好做實每個環節,把根基打深了才能突破的潛力。

黨校學習除了單調枯燥和節奏太快之外,實際上是一次總結和提高的必備環節。親身躬為的事經過學習提高了理論認識;理論經過熱烈廣泛的討論更加具體生動。

有比較才認識到差距,多次交流下來方晟發現推進地方經濟發展並非只有「方晟模式」,還有很多高招妙招;在民生民計、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方面,自己確實也存在諸多短板。

如江業時期就想嘗試的醫葯分離;如順壩、鄞峽設想的農副產品規模經濟;如紅河淺嘗輒止的產業鏈布局……

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這么一想,覺得自身存在不足不止是一點點,需要努力和孜孜不倦奮斗的空間仍然很大!

正如蘇格拉底的圓圈理論,圓圈越大代表知道得越多,與未知事物的邊界也就越大,意味著不知道的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