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7章 藏龍卧虎(2 / 2)

官場先鋒 岑寨散人 1588 字 2022-07-10

白鈺撫掌道,「是不是代表早中晚?早上太陽淡紅色,中午鮮紅,夕陽則是深紅色!」

談戎吃吃道:「太牽強了吧?」

於煜也悟了出來:「幾百年前的太陽與現在一樣,正如幾百年前的石林、鬼打牆、迷宮,從前面幾道障礙看,設計師就喜歡取最常見卻又最容易被忽略東西作為密碼,我覺得太陽是不錯的參照物。」

「因為建文帝下山後以其體力和速度當天回不了雪頂峰,如果第二天回來,早中晚都有可能,三種顏色太陽代表著三種可能性。」宋楠補充道。

「參照物……」

談戎喃喃念叨道,陡地發現從樹頂往下看,雪頂峰右邊兩個側峰投射在地面上的陰影夾縫間正好形成一株尖頭朝天椒的形狀!

驚喜之下差點摔下去,匆忙道,「看到了看到了……我下了,88!」

畫面一閃即逝。

白鈺與宋楠富有深意對視一眼,幽幽道:「夏日的艷陽溫度似火,冰山都開始融化了,小貝功不可沒啊!」

於煜不甘示弱,道:「臻臻最近休假比造沙填海累吧?一加一,填不完的無底洞啊,哈哈哈哈……」

笑著又瞅住白鈺,「一加一,說你呢小寶,真分不出來誰是誰嗎?」

白鈺干笑道:「嘿嘿嘿,散會!」

沿著椒尖所指方向一直跑到山崖下,再度在小樹林間仔細搜索終於在黑乎乎的石崖邊找到一條隱蔽性相當好的縫隙!

原來設計師運用了古代建築中常見的障眼法,必須站到特定位置才能看到被隱藏的通道。

樹種都是精心挑選壽命可達千年之久。

穿過長長的縫隙,轉過去後眼睛一亮,探險隊員們齊聲歡呼:

眼前活脫脫正是《尋隱者不遇》畫中的場景,正對面是金牛嶺,左側是條清澈見底的溪流,溪流中段岸邊亂石中有個孤零零的涼亭,被郁郁蔥蔥參天大樹掩映在下面,所以航拍圖無法領略它的風采。

連奔帶跑來到涼亭,畢竟經過六百年風吹雨打,亭子已蝕朽不堪,搖搖欲墜,臨溪兩側亭柱上刻著一付楹聯,是挺拔灑脫的瘦金字體: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考古學家贊道:「好一付帝王氣度,應當是建文帝親筆所書。」說著掏出相機拍個不停。

走過一片崎嶇不平的石窪地,蒼松翠柏間有個精致小巧的涼亭,亭子中間擺放著石桌,石凳,估計是建文帝讀書、練字的書閣。再走幾步看到山崖中段有一泉眼,清泉沿著山壁汩汩而下,流入一方形石竅,掬泉而飲入口冰涼甘甜,而泉水不溢不虧,始終與石竅邊緣平齊。

可以想象當年的建文帝,或在溪水邊怡然垂釣,或在涼亭里奮筆揮毫,每當夕陽西下,暮靄沉沉下踏著草地信步而行,欣欣然天地蒼穹,悠悠乎山水之間,人生至此豈不快哉?何必在意於帝位更迭,江山被顛?

翻開那段歷史,從建文帝1402年逃出南京城到1435年進入七沙山,短短三十多年內九五之尊的金龍寶座已換了四個主人。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於征途中的榆木川;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死於欽安殿;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死於乾清宮,繼位者是明英宗朱祁鎮,也就是那位「土木之變」中被瓦剌軍生擒的活寶。

由此可見皇帝並不好當,而忘情於江海的建文帝清心寡欲,一心向佛,居然得以高壽,不能不說是造化弄人。

爬過幾十米寬的緩坡進入一道狹窄的峽谷,不遠處山勢陡然一拐,眼前出現一個宏大氣派的山穹。

山穹縱深百米以上,最高處達二十多米,穹頂半拱形,兩側幾近與山坡相接,巧妙地掩蓋住其真貌,地面修砌得光滑平整,中間是一道直達深處的漢白玉石階,上面雕滿了張牙舞爪的飛龍,台階盡頭,赫然屹立著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

周巽激動得喘不過氣來,語無倫次:「宮殿……傳說中的宮殿……建文帝的宮殿!」

深山之中確實隱藏著宮殿,它正是建文帝飄泊半生之後走向生命終點的歸宿。

踏上漢白玉台階向前,依次經過石橋、石踏道、鵲台,空間雖小,布局卻嚴格按照皇城等級一絲不苟,台階和欄板上雕刻的龍紋、牡丹紋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走近宮殿,見殿門正中上方以瘦金體寫著三個字:圓明殿

明即明朝,圓是取功德圓滿之意,大概建文帝自認是一位窺得天道,功德圓滿的皇帝。不管後人怎么評價,只要他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滿意,認識到放棄也是一種幸福,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