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九十章 歲入(1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1615 字 2020-05-26

實際上漢朝從西漢就處於一個詭異的狀態,那就是國家不是沒有錢,而是國家用不出來錢。

錢都花在莫名其妙的地方了,桓譚的《新論》記載了相對詳盡的漢室稅收和歲入——漢宣以來,百姓賦斂,一歲為四十余萬萬,吏俸用其半,余二十萬萬,藏於都內,為禁錢。少府所領園池作務之八十三萬萬,以給宮室供養諸賞賜。

發現了問題沒有,稅收只有四十億錢,而少府自己搞事,搞產業一年能搞到八十三億,乍一看好像沒有什么問題。

可實際上漢室有兩個非常有名的稅賦,叫做一個叫算賦,一個叫口錢,至於剩下的田租,從景帝年間,大手一揮,可能也是怕別人改,直接釘死了,三十稅一,也就是產糧交3.33%就行了。

可以說田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而西漢真正的問題在於,土地兼並之後,百姓種的是各地豪強地主的地,實際上從武帝年間就出現了這個問題,董仲舒有言「或耕豪民之田,見稅十五」,也就是說種豪強的土地,要給豪強交一半。

不過交一半這個倒也不是活不下去,問題在於越往後交的越多,而且分的額度越大,到東漢末年十稅其七這種玩意兒都出來了,而且不管你災年荒年,都是這個比率,最後老百姓沒辦法於是就揭竿而起了,這也是為什么民屯收一半,百姓還稱賢的原因就在這里。

除了田租這種國家夢游一般的玩意兒,漢室稅賦的大頭其實在就是算賦和口錢,其中算賦指的是成年人一年一百二十錢,商人和奴婢加倍,後者算是扼制豪強地主的,不過完全沒有鬼用。

口錢,則是小孩子,一人一年二十錢。

這倆才是真正的大頭,漢室在昭宣年間人口已經恢復到了五千多萬,光這倆加起來就應該有六七十億錢,然而算上大大小小的其他稅收,最後只有四十億錢的收入。

其他的錢跑哪去了?貪了?開什么玩笑,昭宣這種皇帝又不是真傻,更何況這種簡單的數學問題,要都看不出來,那也別坐那個位置,裝死算了,實際上那一部分被非常合理的截留了。

不管是建設,還是產業什么的,都需要錢,而各地沒有辦法貫通的情況下,也就只能重復性的建設,甚至是重復性的浪費,最後硬生生將其中一部分吃掉了。

至於少府,走的路線雖說有些歪,但其實減少了很多的損耗,以至於一年到手最後比國庫的稅收還要高一倍。

這是陳曦最想吐槽的地方,只是想想少府的地位,放後世那可是實打實的部級,這樣一個玩意兒來搞產業,背後還有國家支撐,才搞到這種程度,貌似可以吐槽的地方也特別多。

「臣有本要奏。」陳曦嘆了口氣,還是決定匯報一下元鳳三年的成果,否則沒有對比,哪來的傷害啊,你看看這些朝臣,各個允文允武的,可搞不到錢,根本沒有意義。

「准奏。」劉桐瞟了一眼陳曦,沒好氣地說道。

「關於去歲的收支,我覺得還是要匯報一下。」陳曦嘆了口氣說道,其他人聞言皆是傳音交流,對於元鳳三年的收支他們都有猜測,但是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准數,只是認為遠遠超出曾經的水平。

「去歲收七百四十億錢,支出七百二十八億錢,其中軍費四百二十二億,各項產業兩百零六億,皇室內外支出一百億,結余十二億錢。」陳曦將自己編好的數據讀了一遍。

實際上軍費真沒有那么多,皇室內外支出真正從陳曦這邊過錢的也就兩三億錢,只不過陳曦不能說自己布置產業花了六百五十多億錢,剩下的基本全都是軍費,那樣基本就暴露了很多東西。

再說搞產業投入那么多,肯定會有疑慮的,可化成軍費投入了四百多億的話,看在恆河中下游,以及全民兵役,七代艦這些玩意兒的面子上,諸卿雖說會震驚,但也不會對於這個產生懷疑。

有了軍事投入,再說產業投入,那就不那么扎眼了,最後在給丟一個皇室內外之處一百億,純粹是給劉桐扣鍋,不過劉桐肯定算不出來哪里有問題,畢竟修園子的錢啊,修宮殿的錢啊,真心不少。

不過話是這么說的,但是念完朝中就炸了,大家可以理解軍費開支四百億錢,畢竟陳曦那一批次又一批次的重甲也不是說笑的,那可是幾十萬的鎧甲,這可就上百億了,再算算給兵役准備的甲胄,以及軍民的撫恤,薪酬這些,四百億大家都心里有數。

產業布局的兩百多億也能理解,畢竟那么多的牛羊馬,那么多的紡織產業,那么多的礦山,那么多的國營經濟作物農場,兩百億砸下去能產出這么多也不虧,再說就算是今年虧了,明年也會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