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八十八章 不甘心的基礎(1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2135 字 2020-05-26

思及這一點,尼哈溫果斷跑路,雜兵沒了以後可以再征召,只要他本人還在那就絕對不會是什么問題,畢竟他比漢世家優秀的一點就在於,漢世家好歹還是吃了點祖上底蘊的存在,尼哈溫,實打實的白手起家,一年多兩年的時間壯大到了這種程度。

雖說因為底蘊和老本的問題,顯得依舊不及中原這些頂級的世家,但是仔細想想雙方膨脹的倍數,尼哈溫真的遠遠超過了漢世家。

再加上尼哈溫遠比崔林、楊琦這些人要年輕的多,就算是基業完蛋了,對於他而言,也不過是卷土重來。

但凡是二十歲出頭白手起家,一兩年內就站到了相當的檔次,只要進取之心沒有消失,那么就算有一天因為自己的抉擇必須要舍棄這些基業,對於這些人而言,也沒有任何的壓力。

大不了卷土重來就是,年輕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更何況時間已經證明了他們的成功,那么就算再來一次,也沒有什么好畏懼的。

故而尼哈溫根本沒有絲毫的猶豫,在發現自家陷入了困境之後,果斷選擇了最為正確的方案——調頭遠離楊琦,趁楊氏主動出擊的時候,襲擊後方,劫掠糧草。

畢竟楊琦這一次夜襲直接,尼哈溫直接撤退的話,糧草會成為大問題,之前主動離開的時候,自然是備好了糧草,可現在這種局面,尼哈溫要想將糧草帶走,那么除非他能當場打贏楊琦。

可要是能做到那種程度,尼哈溫還跑什么。

故而直接逃跑對於尼哈溫而言只有死路一條,哪怕麾下本部精騎願意追隨,等跑出楊氏的攻擊范圍之後,發覺糧草消耗一空,那么用不了多久尼哈溫的千多精銳騎兵就會四散逃亡。

到時候哪怕還能保留幾十名真正的骨干誓死追隨尼哈溫,可本質上講的話,這就成了當年賈詡說李傕的那套「即一亭長能束君矣」,所以精銳本部絕對不能散。

這也是為什么崔林斷定尼哈溫肯定會調頭的原因,如果是雜魚賊匪這個時候驚慌失措,肯定到處亂跑,然而尼哈溫不是,既然不是雜魚賊匪,有著東山再起的想法,那么對方不會有別的選擇。

「朝東北方向撤離,抄他弘農楊氏老家!」尼哈溫大聲的下令道,「那邊有田有糧,現在他們主動出擊,內部空虛,乃是我等大好的時機,卷了糧草物資,我等大可直接南下!」

原本跟隨在尼哈溫周圍的本部精騎,本身就是因為尼哈溫的能力,以及義氣等等才追隨尼哈溫的賊軍骨干,面對目前的亂局雖說惶恐,但也沒有失去斗志,而聽到尼哈溫的話,原本有些驚慌的賊軍骨干,不由得大喜。

「當如是,當如是!」所有的賊軍骨干大喜的叫道,至於普通賊人的損失,對於這些賊軍骨干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有錢有糧,他們很快就能在這混亂的安息屍體上征召出更多的賊匪。

「所有人隨我出發!」尼哈溫大吼一聲,避開楊琦率領的沖鋒方向,朝著之前離開的方向返回,楊氏的主力出擊了,這對於他們而言,實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曾經無數次在夢中幻想著劫掠二崔和楊氏,但兩家皆不是易與之輩,而尼哈溫雖說有遠大的理想,但也不是自恃過高之輩,故而也一直在和楊氏和二崔虛與委蛇。

可要說尼哈溫真的忘掉了楊氏和二崔開墾出來的膏腴之地,那根本不可能,哪怕尼哈溫本身對於建設的認知就頗為短淺,但他依舊認同建設比掠奪重要,只不過他在之前從未受過相關的社會建設教育。

伴隨著賊匪之中的骨干離去,原本還有些抵抗的匪軍當即哭天搶地的呼喊了起來,楊琦則是冷冷的盯了一眼尼哈溫跑路的方向,那邊正是崔林等候的位置。

【崔氏這個年輕人的判斷倒是比我更精准。】楊琦側頭掃了一眼之後,默默地想到,手臂也開始發力停滯戰車,准備抓捕俘虜,人力資源在目前,對於所有是的世家而言都是異常寶貴的存在。

對於楊氏這種高門大戶,有時候回想這二十年間的變化,夢中都難免驚悸——我們楊氏怎么活成這個樣子了呢?

好吧,這話並不是吐槽弘農楊氏最近混的不行,實際上是吐槽自家的三觀,至於官職爵位什么的,只要陳曦沒將中下層的官僚鏟除,弘農楊氏就還是那個高門大戶,門生故吏滿地圖,不是說笑的。

真正讓楊琦這些人感覺到別扭的是他們的三觀變化,以前在這些頂級豪門的眼中,沒入五大夫的士卒都是丘八,百夫長什么的連入眼都不入眼,底層老百姓都是數字,根本不算入民這個概念。

「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可是崔寔自己記錄的民謠,而崔寔就是目前崔氏家主的伯父,想想當時的社會情況是個什么鬼樣,高門大戶可是真的不拿底層百姓當人看的。

然而出了國之後,管你什么高門大戶,全部被掰正了,用句過分的話就是,這些百姓至少是自己人啊,用自己人總比用外人安心啊。

再加上人口缺失,別說是本土百姓了,就算是安息青壯,也是很重要的資產,沒人建什么國,又不是亡靈法師。

這種變化讓各大世家都肝痛,早知道有這么一出,當年黃巾之亂,皇甫嵩逮住了十幾萬黃巾,老子和其他家族湊一湊,將這經歷過戰爭,見過血的家伙全部買回來,貌似也花不了多少錢啊。

可惜這世間就沒有後悔葯,當時就皇甫嵩那個吝嗇勁兒,一個黃巾士卒,世家出一百文,皇甫嵩都敢轉手給你賣個十幾萬,要是糧草物資沒問題,有幾個會在打贏之後大規模殺俘?

這種現實性的問題,讓各大世家回望當初都有一種老子當年嗑錯葯了的感覺,早知道後面有這么一遭,早知道這都是自家的根基,當年絕對不應該袖手旁觀,現在心疼的要死。

「收拾收拾,別讓這群賊匪逃竄了,受傷的讓人上點酒精消消毒,別讓這群人死了。」楊琦看了看周圍哀嚎的賊匪,嘆了口氣下令道。

真的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擱二十年前,別說這些賊匪既不是本土百姓,又屬於賊匪,就算他們是因為飢荒而完蛋的漢室百姓,這些高門大戶也不會像現在這么仁慈。

當年這些人的態度一貫是死就死吧,死了還能空出來一大片地方,讓老夫搞到更多的佃戶來耕作,大戶人家怎么起來,靠的不就是荒年的時候給百姓放放貸,救救窮,收收田畝什么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