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種方法(1 / 2)

長生殿。

戶部尚書拱手說道:「陛下,這是去年我大唐糧食產量。」

戶部尚書從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捧在雙手之上。

近侍太監上前,將奏折呈遞到龍案上。

「去年的糧食產量?」

李祀神色微微一動。

李祀展開奏折,一眼望去。

大唐的糧食產量是按畝計算。

玄宗皇帝時期,土地的一般產量是每畝地六斗糧食。

這代表著大唐土地的一般生產量。

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約是1.5公斤,六斗就是180斤!

也就是說,一畝地的糧食產量,尚不足兩百斤。

如果是貧瘠的土地,畝產甚至可能不足百斤。

李祀微微皺眉。

一畝地一年的產量不足兩百斤糧食。

這種糧食生產率簡直是低的令人發指。

要知道,在大唐,普通的農戶,一般只擁有數畝土地。

按照一戶四口人,每口人兩畝地來算,一戶人也就八畝土地。

一畝土地一年兩百斤糧食,八畝就是一千六百斤。

這一千六百斤糧食,除去百姓自身需求,剩下不到五百斤。

而這五百斤,其中大部分需要當做賦稅上交。

最後,一年到頭,百姓們攢下的糧食寥寥無幾。

這還是建立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

萬一遇上什么天災人禍。

數年乃至數十年內,都會顆粒無收。

這般情況下,朝廷不僅無法收上一分稅,還要前去救濟。

例如,李祀剛登基時,蜀地旱災。

李祀不僅大開國庫,還免除蜀地五年賦稅。

未來五年,蜀地這片地方,無法為大唐帝國提過一點賦稅......

李祀翻閱著奏折,眉頭緊鎖。

糧食問題,關系到大唐的根本。

但大唐如今糧食的產量,讓李祀有些頭疼。

在李祀看來,想要解決糧食問題,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降低賦稅。

這種方法乃下下之策。

賦稅是支撐朝廷運作的基礎。

若是一味的降低賦稅,造成大唐國庫空缺,恐怕會造成極大的隱患。

國庫一旦空缺,大唐帝國拿不出銀子,還如何維持日常消耗?

因此,第一種方法李祀想都沒想過。

第二種,嫁接農作物。

在李祀記憶之中,農作物通過嫁接,可是實現產量十倍以上的提升。

然而,農作物的嫁接,需要專業的人才。

並且需要漫長時間的嘗試以及摸索,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大唐帝國,顯然沒這個條件。

哪怕李祀現在開始著重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么成效。

第三種,引進新的高產量農作物。

這種方法,是最有可能短時間內見效的方法。

唯一的難點,就是需要對外交流......

李祀端坐在龍椅寶座之上,陷入沉吟。

戶部尚書微微躬著身子,站在龍案前。

皇帝沒說話,他一個臣子,自然不敢多說半句。

良久之後。

李祀放下奏折,望向戶部尚書:「朕知道了。」

「臣先告退。」

戶部尚書立即恭敬說道。

「下去吧。」

李祀擺了擺手。

「遵旨。」

戶部尚書退出長生殿。

戶部尚書離開長生殿後。

李祀微微靠在龍椅寶座之上。

不管是嫁接還是引進,都需要時間。

對於李祀來說,這兩種方法,應該齊頭並進。

李祀現在心里思索著,如何培養這種擅長農作物特性的人才......

...

...

嶺南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