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安全隱患(2 / 2)

官家 不信天上掉餡餅 1617 字 2020-05-30

當下大家在礦部會議室落座。

紅旗煤礦礦部的會議室,還是老格局,領導在主席台上,一般的干部在台下仰望領導。

按照慣例,是先由楊建忠向市領導匯報紅旗煤礦的情況。劉偉鴻不是第一次來紅旗煤礦,決定成立能源管理公司之初,劉偉鴻便考察過境內幾家規模最大的國營煤礦。紅旗煤礦的基本情況,他早就熟悉了的。所以這次楊建忠主要是匯報紅旗煤礦按照能源管理公司的要求,進行整合工作的進度,以及新的機器設備引進之後的安裝調試的情況。

看得出來,楊建忠經過精心的准備,並沒有拿講稿,就坐在那里侃侃而談,很多數據均是信手拈來,顯得十分熟悉。因為楊建忠專程「研究」過劉市長,知道劉偉鴻在很多正式場合的發言,都是即興發揮,不對著講話稿照本宣科的。

不過楊建忠顯然沒有劉市長那樣的本事,盡管沒有拿講稿,但發言的時候,那股「照本宣科」的味道還是透露了出來。可見他是將講話稿背熟了,在這里演出一番。

真要想做到劉偉鴻那樣,首先就是要全副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真真正正的將工作當做最重要的事情來對待,工作上的一切情況才有可能深入腦海,銘記不忘。單純靠作秀是不行的。

好在劉偉鴻也不是太在意這一點。想要每個干部都像他自己一樣,盡心盡力地對待工作,那不現實。當然了,倘若真的碰到了這樣的干部,劉偉鴻絕對青眼有加,不吝提拔重用。

楊建忠的匯報內容里,沒有太多的新東西。現階段,大部分干部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對市場缺乏足夠的認知。就算是內部整頓,似乎也沒有真的下定決心。

按照劉偉鴻的要求,各個國有煤礦和集體煤礦,要想扭虧為盈,除了采礦設備的更新換代,精簡機關和人員,所有人力物力資源向第一線傾斜,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一千職工,是四百人下井還是七百人下井,產量和效益是完全不同的。

聽取大匯報的時候,劉偉鴻基本上沒有怎么發言,更不會提出質疑,這不是上位者之道。一些疑問,甚或是批評,一般會在私下提出來。劉偉鴻發表講話的時候,照例對紅旗煤礦近段時間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差不多到中午時分,匯報會才結束。

劉偉鴻等人在礦山吃了中飯。別看紅旗煤礦破破敗敗的,也不是什么中心城鎮,礦里准備的午餐還是比較豐盛,甚至還上了一個海鮮,卻不知道楊建忠是從哪里搞到的。他在這個接待工作上,花的功夫可著實不小。

用完中餐,劉偉鴻沒有休息,隨即要求前往正在調試運作蘇聯機械設備的礦井現場考察。汽車再次從礦部大院開出來,一路上,劉偉鴻看到路邊的平房里,都有三三兩兩的工人聚在一起打牌娛樂,不由心中一動,對王樹國說道:「樹國同志,看上去這些工人挺悠閑的。」

王樹國長期分管礦產工作,對礦山的情況自然要比劉偉鴻更加熟悉,聞言笑著說道:「是啊,礦山的娛樂生活比較單調,礦工們休班的時候,就是喜歡打個牌,侃侃大山。」

劉偉鴻雙眉微蹙,沉吟道:「你不覺得,打牌的礦工太多了嗎?」

王樹國忙即答道:「礦上一般都是三班倒的。」

劉偉鴻輕輕搖頭,說道:「我怎么聽說,現在有許多礦工,尤其是那些比較活泛的礦工,都不怎么下井了,就算是自己當班,也是出錢請人代班,自己留在地面上打牌娛樂。這種情況,如果只是個別現象還好,如果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那就必須要引起重視了。尤其是帶班的班組長,更加不能這樣子搞。井下的情況十分復雜,經驗豐富的礦工和臨時工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且紅旗煤礦開采時間很長,一些坑道掘進的深度有好幾千米了,越往下去,情況越是復雜……樹國同志,這個問題不能掉以輕心。安全生產非常重要,我看等一下要好好和楊建忠談一談這個問題,請他務必重視起來。另外,我建議市里和能源公司在近期內組織一次全市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大檢查。一定要組織有經驗的安全技術人員,深入到礦井下面去,認認真真地檢查一次,消除所有的安全隱患。樹國同志,生產效益盡管很重要,但生產安全,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特別是煤礦,更要注意。」

「好的,市長,我一定馬上就組織這個大檢查。」

王樹國神色也凝重起來,點頭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