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幾十年未有之大捷(三)(2 / 2)

韓四當官 卓牧閑 1948 字 2020-08-20

提到柱子,任鈺兒無奈地說:「他不打算做官了,他想回老家,連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我四哥點頭。」

「四爺幫他再謀個差事又不難,為何急著回老家?」

「他不想給我四哥添麻煩,不想拖累我四哥。」

「這從何說起?」

任鈺兒長嘆口氣,耐心地解釋道:「去年順天科場案,不光究辦了那些舞弊的官員和士子,也究辦了不少幫著家人謀官的。被那個徐浩然一鬧,現在個個都曉得他是我四哥的妹夫,他只要在京為官就會有人說閑話。」

「就這么回老家,也太可惜了。」

「是啊。」

「那四爺有沒有點頭。」

「暫時沒點頭,不過……不過我覺得我四哥十有八九會點頭的。」

……

就在她們聊柱子之時,柱子剛同韓秀峰、榮祿、王千里、永祥等人一起給從天津回來的將士敬完酒,回到了營盤中央的「帥帳」。

韓秀峰剛坐下,王千里就急切地問:「四爺,天津之事,皇上有沒有新旨意?」

「這幾天連頒兩道諭旨。」

韓秀峰從柱子手中接過茶,苦笑道:「英吉利、法蘭西兩國兵船路過上海時,薛煥不是經何桂清六百里加急奏報過嗎,皇上那會兒想著息事寧人,覺得黃宗漢再呆在廣東『有礙撫局』,就命黃宗漢為四川總督,命廣西巡撫勞崇光為廣東巡撫,命四川總督王慶雲為兩廣總督,並著勞崇光在王慶雲到任前署兩廣總督。

現在仗打贏了,也把英吉利和法蘭西往死里得罪了,皇上覺得應該讓英、佛兩國消消氣,便改了主意,命洋人恨之入骨的黃宗漢回京聽用,不再讓黃宗漢去四川接著做總督。」

「洋人現在恨的可不只是黃宗漢,相比之下更恨僧格林沁。」榮祿冷不丁抬頭道。

「僧格林沁剛打了個大勝仗,別說文武百官了,連販夫走卒都覺得僧格林沁是大英雄,是大清之柱石。不管洋人有多恨僧格林沁,皇上不能革僧格林沁的職,更不能治僧格林沁的罪。」

韓秀峰喝了一小口茶,接著道:「前天在僧格林沁麾下效力的侍郎國瑞回京,一進城就被傳召入見。聽博川兄說皇上事無巨細地問完大沽口一役的經過,不但恩准了僧格林沁所奏請的保舉、加銜、升用,還著先行賞給御用煙壺一對、時辰表一對,命國瑞齎交僧格林沁祇領。」

「就賞了一對煙壺和一對西洋表?」王千里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沒得旨就跟洋人開仗,能獲賞已經很不錯了。」看著王千里欲言又止的樣子,韓秀峰又說道:「天津大捷,皇上原本不想張揚的。結果一夜之間,全京城都曉得了。要不是傳的沸沸揚揚,僧格林沁或許連煙壺西洋表都撈不著。」

「可是……」

「別可是了,還是說正事吧。千里,永祥、河東,你們三位是親眼看著僧格林沁怎么擊退洋人的,而咱們呢早晚要跟洋人較量,說說這仗僧格林沁是咋打贏的,有沒有咱們可借鑒之處。」

提起正事,王千里連忙放下茶杯道:「四爺,我以為此戰之所以能勝,跟洋人輕敵有很大關系。他們沒想到炮台上下埋伏了那么多官軍,安放了那么多炮,更沒想到守台將士跟他們之前遇著的官兵不一樣,不但沒一聽炮聲就聞風逃竄,反而奮勇反擊。」

韓秀峰沉吟道:「由此可見,僧格林沁帶兵有方,不然將士們也不會如此用命。」

王河東不大服氣,禁不住說道:「四爺,咱們待手下兄弟也不薄,甚至比他待手下兄弟還要好!我覺得這仗他之所以能打贏,一是出其不意,二是靠火器!」

「靠火器?」

「要是沒富爺和那個閩商送去的那二十三門洋炮,靠他在通州鑄的那幾門銅鐵炮和從別的地方收羅的那些小炮,能傷著洋人的炮船?」王河東頓了頓,又說道:「後來擊退上岸的洋兵,靠的也全是鳥槍、抬槍。」

王河東話音剛落,永祥也忍不住道:「四爺,卑職用千里眼瞧得清清楚楚,他之前從河東那兒弄走的五十桿自來火洋槍派上了大用場。他那些持自來火洋槍的親兵不但裝填的快,打得也准。而那些鳥槍,根本就沒打著幾個洋兵,也就弄出點動靜,嚇唬嚇唬洋人。」

「抬槍呢?」

「抬槍就更別提了,我親眼見著幾個放抬槍的,不光瞄的不仔細,甚至都拿不穩,點著火,沒打著洋人,反倒把自個兒掀翻了。」

「不是瞄的不仔細,是那些丘八怕炸膛,不敢細想瞄。」王河東補充道:「那些鳥槍手也一樣,好在人多,好在事先挖了水壕,建了寨牆,而洋兵又全陷在泥灘里,成了他們的活靶子,不然這仗絕不會有這么好打?」

韓秀峰低聲問:「這么說自始至終都沒肉搏,都沒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王千里確認道:「沒有,所以說全靠火器。」

…………

ps:好像又把章節序號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