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力降十會(2 / 2)

韓四當官 卓牧閑 1661 字 2020-08-25

「這些事皇上知道嗎?」

「劉山陽一收到消息就向兩江總督何桂清稟報了,何桂清也剛上過一道密折。皇上現在最擔心的是兩江戰事,一時間顧不上這些,只是密諭正在上海辦理撫局的桂良善加勸導,據理折服,一切總以息兵為要,只要洋人不開兵釁,之前的那些條件都可談。」

「洋人願意談嗎?」

「一而再再而三,正所謂事不過三,我估摸著洋人這次十有八九不會再相信咱們。就算願意談,也是帶著兵來京城,坐下來跟皇上當面鑼對面鼓的談!」

「他們想跟皇上平起平坐,還要帶兵來!」

「所以說沒得談。」韓秀峰將碗中酒一飲而盡,隨即放下碗緊盯著他問:「博川兄,您說在這個節骨眼上,我能視皇上的安危於不顧,去江蘇做江寧布政使嗎?」

「你留在京里又能幫得上多大忙,難不成靠你那藏在南苑的幾百私兵就能力挽狂瀾?」文祥反問道。

「博川兄,人貴在自知之明,我深知力挽不了狂瀾,更扭轉不了乾坤。但只要我尚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讓皇上受那等奇恥大辱!」

盡管非常不認同韓秀峰的做法,但文祥卻不想再跟他爭辯,沉默了片刻喃喃地說:「僧格林沁久經沙場,能勝一次便能勝第二次。」

「但願吧。」

「什么叫但願,僧王乃我大清之柱石,此戰只能勝絕不能敗!」

「不說他了,還是說說咱們的事吧。」韓秀峰放下筷子,話鋒一轉:「博川兄,英法兩國大軍最快也要到五六月份才能抵大沽口,我估摸著真要是開仗,這一仗也最多打個把月。在此之前,就算天塌下來您也別再保舉我去哪兒做啥子官,一切等過了眼前這一關再說,如何?」

「你這是怪我自作主張?」

「想哪兒去了,我韓秀峰又不是不識好歹之人,老兄提攜我,關照我,我感激還來不及呢。」

大軍壓境,文祥嘴上雖那么說,其實心里很清楚真要是打起來,這仗有敗無勝,哪有心思吃酒,呆坐了好一會兒才抬頭道:「志行,僧格林沁去年是出了大風頭,可無論皇上還是鄭親王、怡親王、恭親王和彭中堂、肅順等王公大臣,心里都明白僧格林沁能打贏那一仗,能守住天津海口,你韓志行功不可沒。要不你再去趟天津,去幫著籌畫籌畫該如何防堵。」

「博川兄,你曉得大頭從未練過啥子武藝,卻能一個打五六個嗎?」不等文祥開口,韓秀峰便接著道:「那是因為他五大三粗,有一身蠻力。用跑江湖的話說,這叫一力降十會!而現在英法兩國大軍就好比大頭,而咱們就像宮門口的那些侍衛,沒那個塊頭,沒那身蠻力,刀槍棍棒耍的再花俏也沒用!」

「那你接下來有何打算?」

「我的事兒你就別管了,你還是想想嫂夫人和娃吧。」

「你……」

「我就曉得忠言逆耳,不說了,喝酒!」

「想喝你自個兒喝,我是喝不下去,沒別的事先走一步。」

「不送!」

……

目送走文祥,韓秀峰不但一樣沒興致再喝了,並且放下酒碗像三魂六魄被抽走般癱坐在椅子上發呆。

為官這么多年,從未像現在這般絕望過。

明明曉得洋人接下來會去哪兒落腳,卻只能眼睜睜由著他們步步緊逼,直至殺到京城。

偌大的中國怎就落到如此田地?

那么多能工巧匠咋就造不出洋人的那些洋槍洋炮?

幅員遼闊如此遼闊怎就養不起四五十萬兵,而英法那樣的彈丸小國為何就能養的起?

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涌現在腦海里,直至吉祥和馮小寶小心翼翼地走進來問,晚上是去會館下榻,還是回南苑,韓秀峰這才緩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