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1 / 2)

</br>這樣一來,她的兒子身邊幾乎都被這些嬤嬤把持著,而這些嬤嬤恰恰是崔太後的人。嬤嬤們嘴巴很硬,一開始並沒有問出什么。但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幾天下來,嬤嬤也就全招了,崔太後安插眼線的事情全線曝光。

這下京城大戶人家一個個都防著自己的家里花大價錢從宮里請來的教養嬤嬤了,他們真沒想到,這下嬤嬤出來宮還是她們主子們手里的一根線。平時沒事就不聯系,一旦主子下達命令,卻是立即行動。

這些嬤嬤的證詞一出,崔太後的嫌疑就大了。雖然卑不動尊,但崔太後無顧謀害重臣嫡子,這樣的事情在大臣中是極其反感的。畢竟,誰也不知道崔太後是不是會向他們下手。

皇帝瞧著大臣們的神色,對著北威侯稍稍的順眼了些。而這個時候,崔太後什么也沒申辯,只是帶人去了皇家祠堂,對著先帝的畫像哭訴。她一國太後,聖上之母,竟然被一介朝臣,幾個卑賤之人折辱,毀其名聲,墜了先帝威名。崔太後表示,皇帝既然容不下她這嫡母,她就去皇陵為先帝守孝就是。

逼著崔太後去皇陵,這件事不管真相如何,那也是皇帝理虧。

崔太後再如何,她是太後,是皇帝的母後,北威侯不過臣子,那些嬤嬤更是下人。即使這些人再有理由,可卻不能以下犯上。他們這樣做其實本身就是一種罪,這也是那些反對派的底氣。而就是太後害死了北威侯的嫡子又如何,太後本就是這世上最為尊貴的唯二之人,行事偏頗,除了沒了名聲,並不能把她怎么樣。而皇帝放任這些人打崔太後的臉面,也是打了先帝的臉面,行為本身就不妥。

最後,這件事的結果就是北威侯被摘了爵位,一家人貶為庶民。紀安提著的心才放心來,不管如何,顧家上下保住了性命,他才能對得起顧詹所托。

而這件事的不了了之,卻讓另一件事情起了頭。鄭家的一名御史親信上折子,從祖宗禮法,到母憑子貴,洋洋灑灑的提出應該為皇帝生母,已過世的鄭貴妃提一提名分,追封為皇後。

這一封折子,明眼人一看就是鄭家人要分掉崔太後的尊榮。崔太後還在,再追封皇後,那置她於何地?皇帝生母是皇後了,那他就是真嫡子了,那崔太後那雙重禮法也就無濟於事了。

崔太後如何肯,但皇帝和鄭家確實下了決心,一副誓要追封到底的架勢,一時間,前朝後宮硝煙味漸濃。

第109章 苦肉

盡管北威侯的事情不了了之,但這並不代表朝中的大臣們心里沒想法。刺殺了崔太後累的鄭後枉死,顧家就只罰做庶民,那也是祖上冒青煙保佑了。這其中,要說沒有皇帝的示意那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為何願意對顧家網開一面,那正是因為皇帝認為北威侯不是罪魁凶手,在他眼里崔太後和宋家才是凶手。他放過顧家就是要給眾人表態,對北威侯狀告崔太後這件事情的態度。

雖然崔太後看似無恙,但朝臣對著她的做法不滿的大有人在。所以,皇帝這次提出給自己生母提一提分位,正一正名分,許多昔日不贊同甚至是反對的大臣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沉默了。

崔太後把手伸得太長了,即使她是太後,可也不能就這么平白無故的謀害重臣之子。大臣們心中對著崔太後就很忌憚了,一些古板的大臣,心中則是怕崔太後牝雞司晨,有干政的嫌疑。

所以,皇帝提出追封鄭貴妃為皇後的時候,這些人都是默許的。用一個已死的皇後分一分崔太後的權利和尊貴,敲打一下這個管的太多,界越了的老太後,他們還是願意的。再說,鄭家剛剛失了個皇後,即使現在把皇帝生母個提了分位,於前朝後宮影響並不是太大。以前,有些大臣擔心追封了鄭貴妃的分位,以後會被鄭後拿著雞毛當令箭。且鄭家一門雙皇後,那樣的顯赫也是一把分大臣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鄭後過世,倒是不存在這些問題了。再說,鄭後到底怎么死的,這些老臣們心中大多有數。皇帝要補償鄭家,也是無口厚非的,鄭貴妃確實是皇帝親母,母憑子貴,這在皇室再正常不過了。

崔太後用鄭後擋了劍,皇帝怎么也得安撫安撫鄭家。追封一個皇後,對中宮已空的皇宮來說也是一種制衡。所以,盡管崔太後一派很是叫囂,說國法不可亂,嫡庶不可廢,先帝遺命更不可違的時候,其他大臣卻是三緘其口的。

崔太後氣的直覺病了,傳太醫去診治,一個怒極攻心,思慮過重就傳了出來。皇帝做足了孝子樣,日日跑去崔太後的宮里裝孝子,不僅他去,他還帶著二皇子去。

二皇子一身孝衣,眼睛里都帶著霜,崔太後每每見了他,都覺得自己的病要加重了。可皇帝硬是要說讓二皇子對崔太後一片孝心,讓二皇子代死去的皇後盡孝,陪伴崔太後左右。

二皇子也就真陪在了崔太後身邊,喂葯要親手試過,太醫要親自盯著,連晚上睡覺都在宮殿外等著崔太後睡下才離去。這樣的做法,看得眾人稱贊不已,卻把崔太後瞧得心驚膽戰。

幾天過後,原本只是小病的崔太後真要被急出大病了。瞧著這個陣勢,崔太後惜命的很,自然不日就痊愈了。她原本想借著生病拿捏皇帝主意也打不響了,只能時不時的招了那些宗室皇親的王妃正妻們進宮,不時的嘮叨嘮叨,話話家常。

宗室們雖然和崔太後交好,但也不敢明面上跟著皇帝對抗。所以,這些王妃正妻對著崔太後尊敬是一如既往,可回去之後卻是半點不敢提其他的話頭。崔太後眼瞧著只有幾家的宗室給她說話,心里發了狠,讓御史拿了鄭家的一些把柄狀告鄭家不法。

而皇帝也收到消息,卻無動於衷,只是當天早朝的時候,把叫囂反對追封鄭貴妃的幾個官員直接廷杖。刑不上大夫,皇帝這樣做,激怒了不少大臣,紛紛上書諫言,皇帝留置不發。

只是時不時的都要打一打那些明顯是崔太後親信的官員,一次兩次下來,眾人也明白皇帝是鐵心的要和崔太後干到底了。大臣們不想當了炮灰,紛紛閉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