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秦元晉陽條約》(下)(1 / 2)

第1369章:《秦元晉陽條約》(下)

元蒙除了賠償三十五萬匹戰馬外,還賠償了四十五萬頭耕牛,以及一百三十萬頭綿羊。

這也同樣不是一個小數字可。

耕牛一直是所有諸侯都頭疼的有一個問題,畢竟耕牛多的話也就可以耕種更多的農田,而耕牛數量要是不夠的話,農業產糧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秦軍突然之間多出了這么多的耕牛,可想而知,未來的司並兩州,以及荊河兩地,絕對大部分的農戶都能用上耕牛了,而秦軍的農業發展也將在上升一個檔次。

至於那多達一百三十萬的綿羊,羊的可以產奶,羊毛也可以織毛衣,可以預見,未來秦軍的畜牧業和紡織業,也必將迎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秦元晉陽條約》,第二條:派太子忽必烈前往晉陽當人質,元蒙國內無重大變故太子不得回國……

這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和談也因為這一點,曾一度無法進行下去。

不過元蒙已經處於亡國的邊緣,根本沒有資格再跟秦軍嘆條件,而為了整個國家的生死安危,拖雷只能妥協並忍痛將愛子忽必烈送了過來。

秦昊之所以非要元蒙派遣質子,而且指定非要忽必烈,主要是因為忽必烈那高達102的政治屬性。

河套一戰,元蒙損失了三分之一的總人口,以及近半的輕壯,但全國依舊擁有兩百多萬人,整個國家的基盤和底子還在,只是底蘊被一戰給徹底打光了。

而有忽必烈這樣一個高政治人才,來為元蒙梳理內政的話,可極大的縮短元蒙經歷戰爭創傷後的恢復期。

秦昊可不希望元蒙恢復過來,他想要元蒙一直虛弱下去,所以當然不能留忽必烈在龍城了,於是才用盡各種手段逼其成為質子。

等忽必烈來了晉陽之後,自然也就是砧板上的肉,秦昊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想回龍城是絕對不可能的。

至於沒有忽必烈之後,元蒙是否還能擋得住滿清?這個問題秦昊其實一點也不擔心。

就算是忽必烈現在人在龍城,元蒙與滿清的這場存亡之戰,他所起到的也只是次要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慕容恪和拖雷。

另外,忽必烈雖然離開了龍城,但他所攜帶的那些人才,不是還留在了元蒙嘛,這些人在慕容恪的統領之下,絕不至於被滿清打的無還手之力。

第三條:兩國進行聯姻,永結盟好,元蒙玉漱公主嫁與秦公秦昊為平妻……

這一條並不是秦昊要求的,而是後來伯顏主動提出來的,對此秦昊雖並不十分樂意,但一眾大臣們卻都十分贊成。

對於漢人來說,和親是一件極為屈辱的事,畢竟將和平寄托在一個女子身上,這也是國家國力弱小的表現。

自古每當大漢勢弱之時,都會派遣公主去和異族和親,而現在異族求和就算了,竟然還主動和親,這可是多少年都沒有的盛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