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實行科舉取士,各國跟風裁軍(1 / 2)

第2301章:實行科舉取士,各國跟風裁軍

郭嘉越說越激動,但他也有分寸,就及時打住,並沒有過度黑大漢,什么都當眾往外噴。

語言的藝術就在於此,一定要適可而止,若是用力過度的話,反倒會適得其反。

「前漢就是亡於暴政,亡於貪腐,而那些貪官污吏,大多皆是由察舉制選而出,這不正說明了察舉制已不合實時嘛。」

劉曄被郭嘉的氣勢所震懾,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王羲之見此趕緊站了出來,反駁道:「郭大人此言差矣……」

剛說完,狄仁傑就站出反駁:「王大人此言差……」

狄仁傑話音一落,屈原又站出反駁:「狄大人此言差矣……」

屈原的話還沒說完,王猛卻將其打斷,並進行了嚴厲的反駁。

對此,屈原雖極為不滿,但王猛是丞相,是他的頂頭上司,他自然不敢打斷王猛,只能強行壓下心中的不滿。

漸漸的,這場關於察舉制場是否適合大秦的爭論,竟演變成了世家官員和寒門官員之間的辯論。

嬴昊靜靜的聽著文官的言論,腦海中卻不斷傳來系統提示。

【叮咚,郭嘉技能『鬼才』發動……】

【叮咚,戲志才技能……發動……】

【叮咚,劉曄技能……發動……】

【叮咚,王猛技能……發動……】

……

寒門官員和世家官員分屬一派,並且各執一詞,雙方你來我,不斷反駁著對方的觀點,技能也接連不斷的爆發,看的一邊的武將們目瞪口呆。

嬴昊自己就是大族出身,故深知世家的尿性,為了防止世家做大成為國家蛀蟲,自起兵之初就對世家多有防備,並在用人方面著重於提拔寒門子弟,以此來和世家抗衡,而王猛郭嘉狄仁傑等大臣都是寒門出身。

總體而言,在大秦的官場上,寒門官員的數量並不比世家官員少,並且不少人都占據著極為重要位置。

眼看著這場辯論的優勢,正在一點點的倒向寒門一方,劉曄心中不由大急,並給一邊一直默不作聲的荀彧使眼色。

劉曄希望希望可以站在世家的立場來為世家發聲,畢竟在世家出身的官員之中,身為副相的荀彧職位最高。

荀彧此時卻很矛盾,他是世家大族出身,理應維護世家的利益,但他卻清楚的知道,科舉制確實比察舉制優越。

荀彧想要國家的人才選拔制度完善,可又不想損害世家的利益,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之下,他干脆一言不發,假裝沒看到劉曄的眼色。

荀彧不但是戶部尚書,而且還是副相,他都不發言,世家官員們失去主心骨,自然難以招架王猛郭嘉等人又窮追猛打。

在寒門官員們的吐沫星子之下,世家官員們有一個算一個,紛紛被罵了個狗血淋頭,毫無任何懸念的輸掉了這場辯論。

以王猛戲志才為首寒門官員們,見沒有世家官員們敢站出來了,先是一愣,隨即都陷入狂喜之中。

多少年了,寒門一直都是世家按在地上摩擦的對象,而如今寒門子弟終於站了起來,好好的揚眉吐氣的一回。

關於這場大秦寒門與世家之間的首次交鋒,作為皇帝的嬴昊全程都在旁觀,沒有發表任何意見,結束後才明知故問的問了一句:

「既然戲尚書和王丞相都說,察舉制已經不符合時宜,那又該用何種制度來取代而之?」

此言一出,也表明了嬴昊的態度,他也是支持寒門的。

「科舉制。」

王猛和戲志才異口同聲的說道。

世家官員們聞言,心中道了聲果然,卻無一人再敢出言反對,寒門官員已經獲得大勢,科舉取代差距也是大勢所趨,已非他們所能阻止,所以臉上的灰敗之色更甚。

科舉制早就已經出現,是由隋王楊廣第一個提出,並且已推行了數年之久,為地處涼州的苦寒隋國,爭取到了不少寒門出生的有才之士,解決了隋國官員數量質量皆不足的窘境。

曹操見科舉制效果這么好,於是也效仿隋國,在本國推行了科舉制,同樣大獲成功。

有了隋魏這兩個成功案例,按理來說,各國應該紛紛效仿才對,采用更加先進的科舉制度才是,可現實卻是至今也只有三個國家在實施科舉。

只有朱棣的明國成了第三個成功實施科舉制的勢力。

難道包括嬴昊在內的各國君主集體眼瞎,都看不到科舉制所帶來的好處嗎?

自然不是,而是推行科舉的阻力太大了。

科舉制一旦推行,也就意味著世家大族,將失去官員選拔的主導地位,這等於是挖世家大族的根。

世家大族們絕不會接受,於是紛紛處力阻撓,一旦強行推行只會讓國家陷入動盪。

隋魏明能都成功推行科舉制,是因為本國的世家力量,已經虛弱到近乎沒有的地步。

沒有阻力,推行起科舉制度來,自然也就容易了。

但秦唐蜀楚吳吳國不一樣,尤其是大秦。

大秦雖重用寒門子弟,但也用世家子弟,世家的數量也是最多的一國。

哪怕嬴昊已經推行了土地改革,並且剝奪了世家私兵,先後數次狠狠的削弱了世家,可秦國世家也依舊擁有著不小的能量,起碼還未成長起來的寒門無法抵擋。

這些世家不會也不敢造嬴昊反,可他們也沒有違法,只是全力反對科舉制而已。

嬴昊總不能因為他們反對,就把這些人全都殺光吧?

那不成了暴君了嘛。

也正是因為如此,嬴昊才拖到了現在,沒有強行推行科舉制。

他在等待,等待著在大秦的朝堂之上,寒門的力量超越世家的那一天,在順水推舟,沒有絲毫波瀾的將科舉制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