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4章:秦楚吳三方博弈,孫伯符腹背受敵(2 / 2)

聽到此言,司馬懿、謝安等人相互對視一番之後,然後挑重要的告訴了孫權。

得知孫策已經掌控了建業大部分兵力,並且還派孫武和伍子胥,帶著自己的詔書,去接收廬江和豫章兩地的兵權時,孫權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一片。

廬江和豫章兩地,由於與楚國接壤,經常爆發戰爭,所以吳國半數軍隊都駐扎於此。

除此之外,孫武在軍中的威望太高,而廬江和豫章兩地的駐軍,曾今都是孫武的下屬。

孫武持蓋有吳王大印的詔書,前去接管豫章和廬江兩地兵權,肯定不會遭到多少阻力,軍中大部分的將領都不會反對他。

也就說是,現在吳國的大半軍權,都已經掌握在孫策之手了。

一念至此,孫權就一臉的灰意和挫敗,苦澀道:「晚了,完了。」

本來孫權還想著自己從抓捕被關押,到如今重獲自由逃了出來,左右也不過才過了兩天半時間罷了。

這么短的吧時間內,孫策就是手段在怎么逆天,也不可能只用三天就徹底掌控吳國。

所以,只要自己能夠重獲自由,而後發出王召,傳旨全國,宣布孫策是叛徒的話,說不定還能逆轉局勢。

可讓孫權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孫策招招直指自己的要害,短短的三天的時間,就掌控了吳國大半的兵權,這讓自己還怎么和他爭?

司馬懿看出了孫權想法,於是進言道:「主公,當務之急乃是盡快逃離建業,孫策很快就會發現主公已經逃走,到時定會親率大軍前來捉拿主公,現在再不走的話,說不定就走不了了。

況且如今孫策在建業大勢已成,繼續留在建業的話,也只會被孫策蠶食,唯有逃出建業有才一線生機。」

司馬懿的話,讓孫權恢復了些許信心,於是問道:「可出了建業又能去哪呢?」

「去吳郡。」

司馬懿斬釘截鐵的說道,而後又不緊不慢的分析起來:「吳郡太守步騭,乃是主公的妻兄,定不會倒向孫策。

另外會稽太守顧徽、臨海太守錢鏐、東陽太守謝石、夷州太守鄭芝龍,皆為主公一手提拔,肯定也會站在主公您這一邊。」

自吳國徹底占據了夷州島,並遷移百姓進行開發,而後設立夷州郡後,吳國就從了九郡之地,變成了十郡之國。

吳國十郡分別為:丹陽、豫章、彭澤、鄱陽、廬江、吳郡、會稽、臨海、東陽、夷州。

吳國西部的丹陽、豫章、廬江等五郡,世家的勢力雖強,但也沒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但東部的吳郡、會稽等吳俊郡,在孫權的有意縱容之下,都已經徹底被世家所掌控。

孫權最大的支持這就是江東世家,而世家的勢力范圍還沒有被孫策所掌控。

所以司馬懿的意思就是讓孫權借助世家之力來和孫策對抗。

「就算廬江和豫章的兵權被孫策所奪,可只要有吳郡會稽等五郡在手,主公就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況且龐涓、田忌、韓擒虎、徐盛、丁奉、栗羊等將軍也都還在觀望中,還未徹底倒向孫策。

只要主公前往吳郡後,傳旨各地,揭露孫策的叛逆之舉,相信各位將軍定會支持主公您撥亂反正的。」

聽到司馬懿此言後,孫權眼中又重新煥發出了光彩。

是啊,就算孫策占據了建業,奪了吳國大半軍權又怎樣?

吳國東部由世家所掌的五個郡,肯定是站在他這邊的,他還沒有敗,有江東世家在背後支持,將來未必就不能卷土重來。

況且,劉秀既然派人來救他出來,就說明肯定會對吳國有所行動,說不定馬上就會出兵伐吳。

到時劉秀在西,自己在東,正好可以行驅虎吞狼之計,讓孫策作為自己的屏障抵擋楚軍,等孫策和劉秀拼個兩敗俱傷後,自己在站出來收拾殘局。

想到這時,孫權反而覺得自己的勝算更大。

「大哥,二弟我也不想這樣,可這一切都是你逼的。」

孫權眼中滿是恨意,隨即下令道:「周泰、謝安、朱然聽令。」

「末將在。」三將齊聲應道。

「趁著孫策還未發現本王逃了出來,立即整軍撤往吳郡,不得有誤。」

「諾。」

本來隱隱以司馬懿為首的吳軍,隨著孫權的歸來,主心骨立馬變成了孫權,而孫權一聲令下就決定了這兩萬大軍的去留。

與此同時,孫權口中的呂純陽和孟軻,將孫權送到西大營後,就躲在了某個陰暗角落進行觀察。

見到孫權進入西城大營後不久,大營內的兩萬大軍就在准備開拔,兩人頓時相視一笑,而後揭下了自己臉上的假面,露出了自己原來的面孔,正是獨孤求敗和黃裳。

「此番孫權獲救,吳國則必然分裂,而楚國得知必然出兵伐吳,自然也就沒有余力支援魏宋吳三國,插手中原戰事了。」黃裳撫須輕笑道。

孫權以為救他的人是劉秀派來的,司馬懿以為孫權是留有後手自救,劉秀以為孫權是被司馬懿救的,可事實上孫權卻是被大秦的人所救。

大秦會出動兩尊大宗師,不遠千里之遙前來營救孫權,並且還偽裝成劉秀的人,自然是為了讓吳國徹底分裂,從而引劉秀出兵討伐吳國了。